作者: 高华 【本书体例】
【原文】:
嗟嗟烈祖(1),有秩斯祐(2)。申锡无疆(3),及尔斯所(4)。既载清酤(5),赉我思成(6)。亦有和羹(7),既戒既平。鬷假无言(8),时靡有争。绥我眉寿(9),黄无疆。约軝错衡(10),入鸾鸧鸧(11)。以假以享(12),我受命溥将(13)。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享(14),降福无疆。顾予烝尝(15),汤孙之将!
【鉴赏】:
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说:“《烈祖》,与《那篇》相次,疑是汤孙祀烈祖成汤同时所用之乐歌。”此言极是。两诗相比,确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从诗的主旨上看,均是颂祖行福一事,而《烈祖》的奉祭祈寿获福的愿望较多,所及较广。其次从两句的章句上说,均为一章二十二句,每句四言(而《烈祖》只有一句多一字),句意相近或相同。如《那》曰:“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而此诗曰:“嗟嗟烈祖,有秩斯祐。”“鬷假无言”,“赉我思成”。两诗末皆曰:“顾予烝尝,汤孙之将!”由此观之,二诗确系汤孙同时祭祖的一对孪生的姊妹。那么,一祭二诗为何呢?对此,一些学者作了很好的说明。如姚际恒说:“……然《那》诗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至酒馔焉。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诗经通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也说:“周制,大亨先王,凡九献。每献有乐则有歌,一献降神曲,四五献则酌醴荐熟,以及九献祭毕。《诗》难悉载,且多残阙。商制虽无考,或许相同。并以为“前诗(《那》)专言声,当一献降神之曲;此诗兼言清酤和羹,其五献荐熟之章欤?”陈子展说得更加通俗明白:“一用迎挫之前,故言及乐声;一用在杀声之后,故言及臭味(清酤和羹之类)”(《诗经直解》)。可见一祭二诗各有专用,相互补充,使其完美。
此诗可分三层。前四句为一层,写因福奉祭。诗辟头运用了重言叹词,一叹再叹,增添了凝情溢美的感情色彩。紧接着直言不讳,唱出了被祭者的对象“烈祖”,感情浓烈饱满,形式活泼生动,再现了生活真实,增强了艺术效果。继而又赞“烈祖”成汤犹如江河的源头,蓄积着博大的福禄,并多次(申锡)地、长时(无疆)地、广泛(斯所)地将其福禄赐给汤孙。对“烈祖”这种无穷无尽的恩德,岂能忘怀?怎不常祀呢?至此一顿,点明了奉祭之由。接下八句为二层,写敬酒献羹奉祭获寿。先看敬献,既敬“清酤”又献上“和羹”,其五味齐全,调和适口,祖先安享定会喜欢。这里不仅写出了供品丰盛、讲究,而且洋溢着虔诚敬祖之情。次看祷告的情景,默默祷告,人皆肃敬,乐器止奏,寂然无声。这两句写得神形具现,它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气氛,而且描摹了主祭时王端庄肃穆的仪表神态。表现了他对祖先如此虔诚及祈求长眉大寿,返老还童的奢望之心。接下八句为三层,写贵宾助祭,奉祭获福。看那来助祭的人乘坐的马车,车毂红亮,轭头全黄,何等华丽高贵;伴随四马八铃,铿锵有节的响声,来到宗庙。通过车马装束华丽整饬的描写,来显示助祭来宾尊贵,以来宾尊贵烘托主祭者的身分高贵和祭祀时的隆重豪大场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礼仪开始,敬酒献亨,祝福祷告,安定康乐从天降,连手喜获丰收,谷物“穰穰”,并祈求祖先赐给洪福“无疆”。这里不仅反映了主祭时王的秉承天意的天命观,而且在一定成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最后两句为祝词,其文意与《那》完全相同,故此不复赘述。
综上所述,此诗与《那》不仅结构相似,文词多见雷同,而且在风格和用韵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在艺术风格上古朴、庄重、典雅;在用韵上讲究,音调铿锵,和谐优美,为历代文人所喜爱。如该诗后六句,句句用韵,均属阳部,音调洪亮。因之,人们称赞《商颂》为“黄钟大吕之音”,“声满天地,如出金石”。但由于产生的年代较早,又受祭祀的内容制约,未免有些呆板、古拙。其中还有较多的运用了祭祀时的熟语,如“申锡”,“鬷假”,“烝尝”等等,质木无文,索然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