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诗经赏析 >

《白华》原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23-05-25 09:05:29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原文】:

白华菅兮(1),白茅束兮(2)。之子之远,俾我独兮(3)。

英英白云(4),露彼菅茅(5)。天步艰难(6),之子不犹(7)。

滮池北流(8),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9)。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10),视我迈迈(11)。

有鶖在梁(12),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13)。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14),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15)。

【鉴赏】:

《白华》一诗,《诗序》认为是“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但该诗系用第一人称,故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是“申后自伤被黜也”,以为作者不是周人,是申后自己。也许此诗本事就是如此,但我们不必拘泥于框,诗中所写“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婚姻悲剧,是古今所习见,不应一足而说。从多方位上赏析此诗,其社会意义就更深广些。

全诗八章,可谓写足了诗中弃妇的怨情。

第一章写弃妇被弃之恨。见到白华之白,白茅之束,不由地想起了人家夫妻间的绸缪和恩爱。可是由物及已,反不如白华与白茅:“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自从那人儿把我抛弃了,我就独守空房,真是悲哀莫可名状。

第二章写弃妇对自己不幸命运之怨。那天上悠悠浮动的白云,都常常降雨露于菅茅,可自己却为什么命运不济,所爱的那个人都比不上白云?

第三章写北去的滮水,滔滔汩汩地流进稻田,滋润得禾苗碧油油。可那人儿不知为啥对我就没有这般恩泽?虽是长歌当哭,忧伤郁郁,又不能不叫我去想着他!

第四章以桑薪烘煁,比喻自己掉价、被弃,思念及此,安得不满腔幽情暗恨生?那无情的人儿啊,实实伤透了我的心!

第五章以“钟鼓于宫,声闻于外”的宫内繁华火热的生活,反衬自己被弃后孤独冷寂的情景。我对那人儿想得整日心绪不安,可他对我却一个劲儿地疏远,昔日的情分半点都不顾惜。

第六章以“鶖在梁”、“鹤在林”作对比,暗喻尊卑易位,新人得宠,旧人见弃,真不知那人儿为啥要养鶖而弃鹤?咳!他这样的好坏不分,真叫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七章以“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反衬“子之无良,二三其德”。鸳鸯尚且相亲相爱,双飞双宿,那人却不知用情专一,喜新厌旧,真是没了良心,连禽鸟都不如。

第八章以扁石为人践踏而愈卑下,暗喻自己被弃后之苦。自那人儿疏远了我,我就处於卑贱的地位,饱尝了人情炎凉的滋味,以致忧伤成病。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显著特色有两点:一是从结构上说,全诗八章,每章前二句用比兴,后二句用赋。其深婉的含义,不在那些直抒胸臆、发泄怨情的赋句上,而是在那些渲染气氛、或写景叙事、或将物比人、比事的比兴上。二是以多种多样新颖、自然的比喻,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抒发怨情,写尽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澜,读来倍觉委婉动人,意味无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