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诗经赏析 >

《九罭》原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23-05-24 12:52:35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 杨文明 【本书体例】

【原文】:

九罭之鱼,鳟、鲂(2)。我觏之子(3),袞衣绣裳(4)。

鸿飞遵渚(5),公归无所(6),于女信处(7)。

鸿飞遵陆(8),公归不复,于女信宿(9)。

是以有袞衣兮(10)。无以我公归兮(11),无使我心悲兮。

【鉴赏】:

《九罭》选自《诗经·豳风》。豳,是周代诸侯国名,在陕西彬县、旬邑一带。

旧说这首诗与周公有关。《诗序》言:“《九罭》,美周公也”。《辨说》则是以为是“东人喜周公之至而愿留之词”。这些说法,都难找到确证。今人以为这是一首恋歌。《诗经主题辨析》说“是豳地上层贵族青年的恋歌”。《诗经译注》则认为泛言新婚丈夫将要离去时,多情妻子难舍难分的情景。

从这首诗以鱼、鸿为喻看,与《诗经》写男女相爱的取喻习惯相合,说是一首恋歌比较符合原诗的意思。至于作者是否贵族家的姑娘,是否即为所爱男子的新婚之妻,则尚可讨论。诗人熟悉捕鱼劳动,熟悉湖河边上的景物,对“袞衣绣裳”又因不常见而极留意,看来似乎是一位渔家女。她与这位“哀衣绣裳”的贵人也应是偶然邂逅,即动真情,以至于献出身心。而那位贵族,则似行经此处,短暂停留,逢场做戏。虽然也会有一时欢爱,终因未动真情而轻易抛掷,给渔家姑娘带来了痛苦。

全诗共四章。

首章先以对捕鱼劳动场景的描绘起兴。“那些网眼细密的鱼网呀,捕到了鳟鱼和鲂鱼。”本是捕捞小鱼的鱼网,竟然捉到了大鱼。这是意外的好收获。开篇先自带上了既惊且喜的感情色彩。看到鳟鱼、鲂鱼长大的身体和鱼身上鲜明耀眼的黑白斑纹,诗人自然联想到了自己遇见的贵人那绚丽华美的“袞衣绣裳”。于是,在喜悦幸福中展开了与“袞衣绣裳”时间短暂的欢爱生活的回忆。

这一章未写散,先写聚,未写即将离别的忧伤,先写邂逅的欢愉,足见这爱情虽然短暂到只有两三天,但在姑娘的心中,分量却重到足以影响一生。也足见姑娘的内心是何等纯洁,感情是何等真挚。

二、三两章以赋为主体。直接写事:写“公”将归去;直接写情:写姑娘近于乞求的殷诚挽留。又综合运用比兴:“鸿飞遵渚”、“鸿飞遵陆”既起兴,引起姑娘对“公归不复”的联想;又兼有比喻的意味:在姑娘的联想中,“公”将要象鸿鸟一样飞走了,他去向哪里?他将一去不回吧?离别的忧伤和对自己的感情奉献是否会得到回报与毫无把握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读起来令人眼酸。同时这又是重章。诗人反复咏叹,连连呼求,这位贵人将要离去,在姑娘心里结下的疙瘩,真是解也解不开。

末章首句写姑娘的行动。“是以有袞衣兮”中的“有”,闻一多《风诗类抄》释为“藏之也”。这是很有见地的。一个“有”字写出了姑娘挽留“袞衣绣裳”时情急情切的行动,也表现出了姑娘的幼稚、天真。她认为,只要藏过这“袞衣”,就能留住“公”,哪怕只再过两天,再住两夜。“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是语言描写,写姑娘对藏起“袞衣”的解释。那情景该是贵人寻“袞衣”不见,发问,姑娘作出的回答。从语言节奏的缓慢,可体会到语气的沉重。“公”也许发怒了吧,读者会这样想。

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短章,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首章写喜,其后三章写悲。看似对比,要突出后三章的忧虑与悲伤。仔细玩味,又会感到不仅如此。实际上,写喜即是写悲:那姑娘不能忘怀而又深感幸福的,竟然是和一个纨绔子弟共同生活的短暂时日!纯洁被蹂躏,真诚遭践踏,这喜悦不是可怜得摧人心碎么?这比直接写悲更令人心悲?这首诗写人也给人以一定启示。抒情主人公的一往情深,天真幼稚固然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就是那个只有一身衣裳被推到前台来的“公”爷,我们同样可以从诗中获得对他本质的认识。姑娘藏起“袞衣绣裳”是在反复哀求“于女信处”、“于女信宿”以后发生的,如果这哀求得到了肯定回答,“有袞衣”的行动当不会进行。于此,我们看到了“公”玩弄了姑娘的感情后,就要扬长而去的恶态。华美的衣冠下包着的是一颗多么冷酷卑劣的心灵!诗歌也由此产生了一定的批判力量。尚须一提的还有这首诗的语言节奏。《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体。本诗也是四言居多,但杂用二言、六言。这是从表情需要出发而产生的节奏变化。首章一、二两句,四言、二言相接,正能表现出姑娘初遇“袞衣绣裳”时的喜悦,因为那节奏是轻快而活泼的。末章三句都是六言,节奏显得滞重,每句尾字都是语气词“兮”,更使语气变得沉缓,姑娘的痛苦与绝望,也恰好由此而映出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