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诗经赏析 >

《菁菁者莪》原文,译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23-05-24 09:05:55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 朱金娥 【本书体例】

【原文】:

菁菁者莪(1),在彼中阿(2)。既见君子(3),乐且有仪(4)。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5)。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6)。既见君子,锡我百朋(7)。

汛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8)。

【译文】

莪蒿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已经见了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 莪蒿葱茏真繁茂,簇簇生长在小洲。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乐悠悠。 莪蒿葱茏真繁茂,蓬蓬生长在丘陵。已经见了那君子,心情胜过赐百朋。 杨木船儿在漂荡,小舟上下随波浪。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多欢畅。

【鉴赏】:

关于此诗的题旨,古今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是宴饮宾客;二是情歌;三是示育才。我认为第三种说法较合适。但示育才说也不尽同,有的说是人君喜得见贤之诗;有的说是作者受贵族扶植与恩赐写此诗表示感激和喜悦之情;有的说是学士示君子育才而作此诗;有的说是君子长育人才,则天下喜示之矣。此说切和诗意。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并反复咏唱。以第一人称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理感受,表达喜悦之情,从而传达国人的心声,进而对君子培育人才给予高度赞扬。同时也展示出国家的教育风貌。

诗的前三章以“菁菁者莪”起兴。写萝蒿的茂盛,比喻人才的繁盛。三章中第二句的“中阿”、“中沚”、“中陵”,都是萝蒿生长的地方。意思是说,不管是丘陵、大山、小洲都有哺育萝蒿茁壮成长的沃土,表明育蒿有地。比喻育才有人。同时也有后两句作铺垫。第一章的后两句写诗人看到君子不仅道德高尚,才能突出,而且和善有礼仪。春秋时即取此句之义引用此诗。《左传·文公三年》载:“公如晋,及晋盟。晋侯飨公,赋《菁菁者莪》。庄叔以公降拜。曰:“小国受命于大国,敢不慎仪?君贶之以大礼,何乐如之?抑小国之乐,大国之惠也。”此一句把君子的崇高形象突现于读者面前。国家有一批这样的育人者,教育岂能不繁荣昌盛,兴旺发达!那将是人才辈出的前景。所以引出诗人下面的心情。第二章、第三章的后两句写诗人见到君子后不胜欣喜,高兴到胜赐百朋的程度。

第四章前两句以杨木舟起兴,写水舟时沉时浮令人担心,实际是写作者见到君子之前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表现诗人对培育人才的关切。后两句写见到君子后,看到教育有望,心理极其安然。所以“我心则休”,和前三章对比,透视出诗人的思想变化过程。

全诗从我的视角来观察事物,以“我”的心理变化为脉胳。“我”希望教育兴旺,有圣师育贤徒,所以选取沃土滋润萝蒿来衬托。“我”看到君子确实不凡,油然而生喜悦、崇敬之情。可以看出君子是诗人所歌颂,赞美的对象,但至于君子如何好?怎么精心育人,诗中并没有具体写,而是通过“我”的心理反映-“喜”、“赐我百朋”、“休”来烘托,这种由己及彼的侧写手法,便于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而“我”的感受又都是置根于迭咏“既见君子”,读后没有空中楼阁之感,可见此诗构思的巧妙。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