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诗经赏析 >

《诗经·王风·采葛》原文及鉴赏

发布时间:2023-05-23 15:21:32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采葛

—思念是病,你是药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有一句使用率很高的话,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是,一天不见,就像过了三个季节一样漫长‍‌‍‍‌‍‌‍‍‍‌‍‍‌‍‍‍‌‍‍‌‍‍‍‌‍‍‍‍‌‍‌‍‌‍‌‍‍‌‍‍‍‍‍‍‍‍‍‌‍‍‌‍‍‌‍‌‍‌‍。这句话一般是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思念‍‌‍‍‌‍‌‍‍‍‌‍‍‌‍‍‍‌‍‍‌‍‍‍‌‍‍‍‍‌‍‌‍‌‍‌‍‍‌‍‍‍‍‍‍‍‍‍‌‍‍‌‍‍‌‍‌‍‌‍。分隔两地的情侣,彼此朝思暮想,无时无刻不想马上见到对方,不在一起的日子度日如年那般难熬。

而这句话的出处正是《采葛》,诗中的原话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采葛》算是《诗经》中比较通俗的一首山歌了,稍微懂点古文的人都能读懂它的意思。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天不见她的身影,就像过了三个月!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的身影,就像过了三个秋季!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的身影,就像过了三周年!

“葛”即葛藤,可以编篮子,可以织布,还可以入药,算是一种用处比较多的草本植物,穷人家用得比较多。在我们刚背着书包上学的年纪,先秦时期那些普通人家出生的小姑娘就背着筐子上山采葛去了。

《诗经·唐风·葛生》有写到“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那时候的环境没遭到任何破坏,漫山遍野都能找到葛藤,不像现在,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筑起的城市,很少有原始的绿色了。

“萧”和“艾”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即艾草,也叫艾蒿。在我印象中,一提到艾草我会第一时间把这种植物和两个节日联系在一起。一是清明节,一是端午节。很多地方有清明节吃青团的风俗,而青团就是用嫩艾草的汁加入米粉中制作而成的。至于端午节,艾草则被插在门上,有说是驱鬼辟邪,也有说是用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有提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除此之外,艾草还可以用来驱蚊、针灸、拔火罐等等。

葛和艾是古时候常用的两种植物,而采摘植物是古代女子最常见的劳作。如乐府诗《上山采蘼芜》,第一句就是“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妇人上山采摘蘼芜,蘼芜是一种香料。《诗经·周南·卷耳》中写道,“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在那个民风淳朴的年代,人们过的就是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男人们上山打猎下地干活,女人们则在家带孩子织布,还有就是上山采摘等等。

多年前在丽江旅行,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丽江的纳西族人以黑为美,以胖为美,原因是,勤劳贤惠的姑娘会经常下地干活,时间一长,皮肤晒黑了,腰杆子也变粗了,这样的姑娘适合娶回家当老婆,也就是他们眼中的“美”。

先秦百姓的审美标准虽然不是黑与胖,但当时的男人们肯定也觉得适合娶回家的姑娘必须要勤劳贤惠,而勤劳贤惠的评定标准就是干活的多少,如果能像刘兰芝一样“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就更好了。

这也是为什么《诗经》中有那么多山歌描写的是百姓劳作场景。

《采葛》的男主人公这么思念那位姑娘,想必姑娘肯定漂亮又贤惠,有值得他牵肠挂肚的地方,而他最喜欢的,或许正是姑娘的勤劳。

采葛、采萧、采艾应该都是泛指,姑娘平日干的活肯定不止这些,有可能男主人公想念姑娘的时候,他脑子里浮现的恰好是这些采集的场景。不仅男人如此,很多以女子口吻写的山歌所描绘的也是这样的画面,典型的比如《卷耳》。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名著知识·世界名著·世界名著英文版·少儿故事·经典童话·查理九世全集·古典小说·笑猫日记全集·淘气包马小跳书·伍美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