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少儿故事 > 科普故事大全 >

7.跟踪狂鬼火

发布时间:2021-08-08 11:40:2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7.跟踪狂鬼火

蒲松龄在《聊斋》里经常提到“鬼火”,而我们听老人讲故事的时候,他们也经常说到他们小时候在夏天的夜晚,有时会在荒野上看到“鬼火”。那么“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夏天的夜晚,在墓地常会出现一种青绿色火焰,一闪一闪,忽隐忽现,十分诡异。很多人遇到这些都会毛骨悚然,赶紧逃跑。谁知,那火还会跟着人,你跑它也跑,古人认为是鬼魂在作祟,就把这种神秘的火焰叫做“鬼火”。

古时候,有个叫李德的人,有一次和朋友聚会,因贪杯而醉倒在朋友家中,晚上大约十点多钟,李德迷迷糊糊辞别朋友回家。

经过一片坟墓时,李德突然发现一撮绿油油的火焰跟着自己,这时李德醉意全无,吓得一口气跑回家中。从此以后,李德一病不起。

“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不是什么“鬼火”,而是磷在作怪。原来,人类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这种气体冒出地面,遇到空气后会自我燃烧起来,但这种火非常小,发出的是一种青绿色的冷光,只有火焰,没有热量。其实,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有磷化氢冒出,只不过白天日光很强,看不见“鬼火”罢了。为什么夏天的夜晚在墓地常看到“鬼火”,而“鬼火”还会“走动”呢?夏天的温度高,易达到磷化氢气体着火点而出现“鬼火”,又由于燃烧的磷化氢随风飘动,所以所见的“鬼火”还会跟人走动。这就是旷野上的“鬼火”。

【拓展知识】

磷化氢是无色气体,分子式是h3p。纯净时几乎无味,但工业品有腐鱼样臭味。分子量34。相对密度1.17。熔点-133℃。沸点-87.7℃。自燃点100~150℃。蒸气压20atm(-3℃)。与空气混合物爆炸下限1.79%(26g\/m3)。微溶于水(20℃时,能溶解0.26体积磷化氢)。空气中含痕量p2h4可自燃;达到一定浓度时可发生爆炸。能与氧气、卤素发生剧烈化合反应。通过灼热金属块生成磷化物,放出氢气。还能与铜、银、金及其盐类发生反应。

【拓展知识】

磷,是德国汉堡的炼金家勃兰德在1669年发现的。按照希腊文的原意,磷就是“鬼火”的意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365夜睡前故事·经典民间故事·侦探小故事·外国智谋故事·做人小故事·公主故事·王子故事·妖魔鬼怪故事·哲理故事·动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