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有两个时间单位,一个是阳历,一个是阴历。阳历世界通用,亦可称为世界时间。阴历是中国传统的计时方式,亦可称为中国时间。
中国使用阳历时间并不长,大清灭亡后,我们的时间才与国际接轨。此前,中国只有阴历,并没有阳历。在没有使用阳历之前,中国的元旦就是春节,改历之后,元旦就变成了阳历新年,阴历新年就改称为春节了。
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也有现代与传统两种,就说过节吧,阳历的节日有元旦、“五一”劳动节与“十一”国庆节;阴历有清明、端午、中秋与重阳等节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春节了。
在所有的节日中,毫无疑问,春节是中国的第一大节日。“五一”与国庆,虽然有小长假,上班族享受的是带薪的假期,旅游的乐趣。春节就不一样了,别旧迎新,亲人团聚,老祖宗给咱们留下的最为重要的节日。临近时,大家都很期待;走进后,大家都很兴奋。改革开放以来,因为送旧迎新,我们产生了春晚;因为亲人团聚,我们产生了春运。万人空巷看春晚,亿万人载欣载奔回家,请问全世界有哪一个节日,能够像中国的春节这样骤然释放如此强大的乡愁,凝聚如此高涨的人气。
阳历与阴历两种时间,中国人都在用。上班族严格遵循的是阳历,但在广大的乡村,阴历的使用率却是远远超过了阳历,这乃是阴历与气候的关系比阳历结合得更紧。在中国时间里,一年被分为二十四节。这二十四节,也称节气,每一个节气十五天,每五天为一候。因此,二十四节气又分为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合起来就是一年的气候。中国的时间便是我们古人从一年中气候的变化摸索与总结出来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天人合一的中国智慧。天是自然,是气候与时间的结合体,人遵循气候与自然的规律安排自己的生活与起居,这就是天人合一。从中国文明史的发展来看,阴历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它既是历史,也是哲学;既是自然,也是人文。
中国纪年不是用数,而是用字。用二十二个字,即天干十字,地支十二字,反复相加五次,如此循环往复即是六十年。去年是辛丑年,今年便是壬寅年。地支的十二字即是十二生肖。丑为牛,寅为虎。所以,今年的春节,我们叫辞牛迎虎。
无论是人还是自然,最值得关注或者说最值得纪念的莫过于两种,一是结束,二是开始。一年的结束我们称为除夕;一年的开始,我们称为元日(现在叫春节了)。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了,为什么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了。除夕的风俗是守岁,春节的习惯是拜年。无论是守岁还是拜年,都不是工作,但却比工作更重要。因为这两样活动,既体现了中国人的亲情与友谊,也体现了我们每一个人相沿成习的礼节与道义。无论是亲人之间,还是邻里之间,抑或路上相见却不熟悉的人,大家都会朝对方拱一拱手,说“过年好”“恭喜发财”这样一些吉利话,互赠祝福,相敬如宾。这种祥和,在春节体现得最为真实,最为饱满。
中国古代的诗人,为除夕与元日写诗的,不在少数。若是用心搜罗辑为一册,也必定是众星璀璨,诚为珠玑之书。这里,兹录一首唐太宗李世民的《守岁》诗送给大家: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