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文友问我的写作习惯,我说一定要有音乐相伴,准确地说,应该是“纯音乐”。“纯音乐”这个名称是根据国人的语言使用习惯翻译过来的,也许译作“无题音乐”或“无标题音乐”更好。
只要有了纯音乐,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写作,无论是嗡嗡作响的航班上,还是人声嘈杂的咖啡馆里。即使“躲进书房成一统”,我也照例戴上耳机,在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巴赫、门德尔松等大师的陪伴下伏案疾书。
我实在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养成这个习惯的,至少有十多年了。最早是听唱片,要买各种CD,紧接着在网上听了好几年的免费音乐,近几年,手机依赖症使我的“毛病”变本加厉,走到哪儿就听到哪儿,也写到哪儿。
毫不夸张地说,纯音乐已经成为我的灵魂伴侣,原因有三:一是纯音乐能排除外界的干扰,让我专心写作;二是纯音乐没有歌词,情感的表达很纯粹,不会中断我的写作思路;三是写作需要激情,动人的音乐能让我始终保持亢奋的状态。
七八年前,那时我的两个儿子还在读高中,他们要求订阅付费音乐网站,虽然价格不高,但我和太太都不赞成,因为网上都是免费音乐,何必要做冤大头?但他们说由于涉及版权,网上听不到最新的音乐,而且付费之后,一家四口可以共享一个账号。也许是后者的诱惑力大,我和太太便答应了。
没想到,我用了个把月就上瘾了,因为音乐网站的人工智能系统了解到我的喜好,天天奉送好几个小时的纯音乐。不仅如此,每到周末还会传来“新发现”,年底生成“年度最爱歌曲”,用了一年付费音乐网站后,我便爱不释手了。
因为要听音乐,我用过近十副耳机,包括头戴式、耳塞式,有线、无线的均有。用来用去,还是随手机附送的耳机最好,不仅佩戴舒适,音质也不错。头戴式耳机大,能包住整个耳朵,音质虽好,但戴久了会感到酸疼。曾有好友送给我一副带话筒的双听筒耳麦,音质一流,但像戴着一个大头盔,听了半个小时就颇感沉重,最后转送给小儿子了。
最近,大儿子花两千元给我买了一副头戴式耳机,我迫不及待走进书房试用,音质无可挑剔,但双耳仍隐隐作痛,我只好将它束之高阁。翌日,儿子问我使用新耳机的感受,为了不扫他的兴,我只好昧着良心一通赞赏。
几天后,他到我的书房取订书机,发现我还戴着旧耳机,马上皱起眉头问原因,我只好如实相告。听罢,他笑着说:“看来贵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仔细回味,他的话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