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叙事散文 >

《老无所依》:不需要结局的展现

发布时间:2022-11-27 15:05:08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初看片名,如果之前对剧情有个大概的了解,特别是影片刚开始就是一个老人颇有忏悔意味的大段独白,很容易就会让人产生错觉,这是关于一个人无意间做了错事,最终落得“老无所依”悲惨境地的故事,至于毒品、黑帮、西部风格,顶多算是这个老套故事的“黑色”背景。不过,还好这是科恩兄弟的电影,因为对他们颇有崇拜意味的期待,我宁可承认自己的肤浅预断。

科恩兄弟创造了很多经典,他们喜欢用智慧的头脑去展露暴力,然后用调侃的态度,在黑色笼罩的幽默氛围里,讽刺社会。《老无所依》改编自马克·麦卡锡的同名小说,虽然不是原创,但电影的风格和讲故事的手段又的确是很“科恩”的。它的暴力,它的黑色幽默,它的极度现实主义,所有元素统统都是科恩兄弟贯用的,《老无所依》可以说是科恩兄弟以往所有作品的延续和综合。

各类影评人协会评出的诸多最佳奖项,无疑让《老无所依》昂首剑指奥斯卡,似乎“优秀”是对本片评价的唯一标签。但这毕竟是一部很“美国化”很“西部化”的电影,无论是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是在那个时代下泛滥的暴力、毒品等罪恶现象,出现在中国观众的眼前,肯定会有一定的理解障碍。

故事其实并不脱俗,一个西部牛仔,打猎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次毒品交易现场混乱后留下的金钱,贪婪念头的诱使,加上参加过越战的自信,决心“冒险”地拿自己的生命赌一把。其实,他很自知,既然是自己的选择,无论对错,他深知为此要付出的代价,大不了亲自下去问候早已去世的母亲。于是,黑帮追杀,警察出动,因为他的贪念,在荒凉的西部画卷上留下了无数人无辜的血命。

如果就此认为这是一部经历险难之后,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电影,那就“经典”得太传统了。有太多胜利的依靠不是导演的调调,本片始于暴力,却终于无奈。

血腥不加掩饰地就出现了,刚一开始,那个谜一般的杀手就干净利落地勒死了一个警察,然后一路杀来杀去,无论是路人甲,还是早就在他计划内死亡名单里的人。他留着一头能让人“喷饭”的发型,但绝不会让人有一点想笑的冲动,每次出场,只要看看他慢条斯理的形体和语言,那种冰冷到脑子里的眼神,都让人不寒而栗。他像是主宰别人命运的使者,无论是开心还是愤怒,遵循着只有自己才明白的理由尽情杀戮,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原因是,猜对了他手里的硬币。

正所谓,大善或大恶之人必是心无杂念,对待事物的看法绝不同于正常人,所以那些极少数的被称为傻瓜或另类的人,行为思想是我等常人无法理解的,变态之人必有变态之由,永远不要去窥探他们的内心,他们的做法根本没有道理。

黑白不能单独出现,有了暴力,就要有制止。可是邪恶力量异常强大,人为的英雄主义和法律的制裁却显得苍白无力。那位久经沙场的老警察,从头追到尾,却始终没能抓住元凶,甚至连与杀手正面交锋的机会都没有,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或许这正是片名隐含的意思,当所有人心里那些最根本最传统的信条,无力改变失控的现状,那些勇气那些正义,似乎都失去了他们原本的力量,唯有“老无所依”时,醒悟过往,无望!

老警察代表着人们心目中被美化了无数次的那些所谓的英雄,但在这部电影里没有那些可以想象出来的美好结局,老警察无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获得胜利,他一生所有的成功经历都无法改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歪理”。遭到车祸后,受了重伤的杀手仍然可以狼狈逃窜,逍遥法外,警察无能为力,正义这次就是没有战胜邪恶,并不是美化暴力,美化黑暗,这就是那个如此残酷的社会,什么是“宿命”?

电影的结局是颠覆性的,说好听点是耐人寻味,说白了就是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以往所有正确的理念刹那间就倒塌了。没有胜利,没有英雄,一切噶然而止,只有一个老头莫名其妙地清醒着自己的一生,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思考。结局非常明确,没有结局就是结局,毫无悬念,就是那么直白地把最后展现出来,让人无法相信电影已经结束了。不是意犹未尽,是一种不着边际的空荡,或者说失落。

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很难理解,不是每件事情都是有因有果,一切的善恶只是电影的一种呈现手段,至于最根本的评判,只在于每个人对自我内心追求的不同选择。如果非要按传统的理念强加于一些发生了的概念,或许,如果结果与之背离,我们真的只能到老都无所依靠了。

其实,电影并没有控诉什么,导演只是静静地用镜头把所有发生了的展现在观众眼前,的确十分安静,电影里几乎听不到背景音乐,只有紧张的喘息,刺耳的枪声,忽远忽近的脚步,故事真实地发生在你我身边。至于对错,至于好坏,看完电影之后的思考,所有感官获得的最直接的信息,才是导演带给我们的真正结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