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叙事散文 >

《玩过沙漠》原文·张建庭

发布时间:2022-11-27 11:53:35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近年来,我到过一些沙漠地区。第一次看到沙漠是六年前,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响沙湾,印象不是太深刻,那个地方只是一些沙山,并不辽阔。再说那次人比较多,好象到了一个该到的景点,互相拍了一些照片,就去了另外的地方。第二次看到沙漠是在宁夏的沙湖边,是沙湖景区的一部分,在沙山坡上行走玩耍,或骑上骆驼按指定的山坡绕一圈,也没有广袤的感觉。第三次看沙漠是在新疆喀什,那个沙漠荒凉感比较明显,特别是沙山坡枯死已久的那几棵胡杨树,很有几份苍老与悲壮之感。第四次看到沙漠是在美国的拉斯加斯,那里的沙漠上有比较多的绿洲,还有比较豪华的别墅群,并不荒凉。前不久,我第五次踏进沙漠之中。

这一次河西走廊的沙漠之行,与前几次不同,那几次可谓蜻蜓点水,这一次就是深入其中。河西走廊的城市就是沙漠中的城市,绿洲就是沙漠中的绿洲,村寨就是沙漠之中的村寨。这一大片区域,沙漠是底色,是背景,其他则都是点缀。在那里,行走也好,旅游也好,考察也好,看得最多的,无疑就是沙漠。也无法不看,或视而不见。我们此次河西走廊之旅,说俗了也就是玩。我们来玩了,玩山,玩水,玩景点,玩沙漠。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敦煌,周边是无边无际的沙漠。到敦煌的第二天,我们就来到鸣沙山景区。为了体验沙漠越野感觉,我们租了一辆北京吉普,驾驶上山。从来没有在沙漠的山坡上驾车过,肯定有恐惧感和挑战心理,而且车辆又不熟悉,遇到风险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幸好“教练”在旁边,便有几分底气。我与同伴轮流驾驶上山下山,沿着有不太明显车辙的上下坡横冲直撞,车辆颠簸、倾斜不断,我们所受到的刺激和挑战也连续不断,当然,因为有恐惧,所以更紧张,也更用心。到达一个缓坡后,我们便下车沿着一根长长的绳子梯向山顶攀登。累那是肯定的,还要抵挡吹来的风沙,但为了看到更广更阔更壮观的沙漠,我们只能使劲攀登。登上山峰后,静静的向四周眺望,肉眼所及,极大多数是沙山缓坡,轮廓线条清晰可辨,只有个别平坦的地方隐隐约约有些绿洲或村落。置于此种境界之中,感觉自己的心胸开阔了许多,似乎把自己当作沙漠之子,平添几分壮志之气。下沙山的时候,我们躺在橡皮沙筏上,随陡坡淌下,顺便收获一种别样的体验。

有一句俗语,叫游山玩水,我们刚刚游了沙山,接下来在旁边就玩到了水。那是沙漠中的一个特例,也成为敦煌一处奇特的景观——月牙泉。月牙泉在鸣沙山北麓,亦称“月泉晓澈”,据说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其长约100米,宽约25米,弯曲如新月,有“沙漠第一泉”之称。看完后,我颇有些感叹:沙漠之中有绿洲,那是令人称奇的事,而这里,沙漠之中却出现了一个清澈的月牙泉;按说,沙会随风而动,水会透沙而流,但据说,这弯月牙泉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自然界就是这么神奇。

我们在以后的行程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茫茫的沙漠,如在往返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质公园时,多数地段是沙漠。在从敦煌坐火车到嘉峪关的四个半小时中,车窗外极大多数地方是沙漠。我在前几次到达沙漠中还真没有看到过那么大面积的沙漠,这要感谢火车和汽车,要是坐飞机的话,就看不到这些景象了。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展示自然界的多样性;沙漠也是一种景观,让人获得一种别的地方未能获得和感觉,可以玩出许多的花样,带来诸多乐趣。如果沙漠只是不大的固定的一个区域,那或许是对人类的一种恩泽,而太大了,太多了,则是灾难。所以,我们在玩沙漠或在沙漠中玩的时候,快乐是短暂的,更多的是忧患。例如,就在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的地带上,处处可见沙漠,曾经富饶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已被沙漠化的生态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在河西走廊西头,敦煌的最后一道绿色屏障——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6万公顷区域中仅存的11.35万公顷湿地;因资源匮乏逐年萎缩,库木塔格沙漠正以每年4米的速度向这块湿地逼近。河西走廊东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有合拢的趋势,给楔子一样镶嵌其中的民勤绿洲带来巨大压力。有专家说,倘若任由形势恶化,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有可能在50年内全面恶化。在2007年的“两会”期间,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时任总理温家宝谈了他对甘肃所惦记的四件事,其中一件就是治沙工作。

在河西走廊沙漠中穿行期间,一个微友告诉我,她的奶奶就出生在那里,周边全是沙漠,严重缺水,生存环境本来就非常艰难,1964年又遇大饥荒,如在南方还可以弄点绿色的植物充饥活命,而在那里那个时候连绿的颜色都看不到,无奈之下逃荒到陕西,嫁给一个比她年长许多的男人,一生坎坷。这样的案例不知有多多少少。

在一般的情况下,沙漠,就意味着缺水,荒芜,生态环境恶劣,动植物难以生存,人类也无法生活。那些沙漠中的绿洲,只能承载有限的人类生活,否则人自身无法获得基本的生活资料,也会使生态进一步恶化。从表面上看,这里的人口承载已经超负荷,对环境已经构成危胁。但人是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的,一个人一旦出生在这里,就面临着这样的资源环境,在各方面就与其他地方的人有着如此巨大的落差,我们的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应该如何对待这个严峻问题?我们暂且不谈什么“天赋人权”,但在一个以人为本为发展目标的社会,是应该着力逐步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人,只要一出生,他就应该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