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叙事散文 >

《消夏酸梅汤》原文·李丹崖

发布时间:2022-11-27 11:32:39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聪明的人,总能根据天气的不同,遴选不同的读物。譬如,数九寒冬,你应该读的就是“红泥小火炉”,而三伏天,你应该读的当然不是火锅,否则,看上两眼就额头蹦汗。

仲夏,正是燠热天气,我在书房里读梁实秋的《酸梅汤和糖葫芦》,心境就格外清爽,看他对信远斋所制酸梅汤的描述,把那些文字大声读出来,真是齿颊生香——“信远斋的冰镇就高明多了。因为桶大罐小冰多,喝起来凉沁脾胃。他的酸梅汤的成功秘诀,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浓而酽。上口冰凉,甜酸适度,含在嘴里如品纯醪,舍不得下咽。很少人能站在那里喝那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文人大多是吃货,梁实秋专门向信远斋的师傅请教酸梅汤的做法,然而始终不得要领,做出来的味道总不能和信远斋的相比。梁实秋问信远斋的萧掌柜,酸梅汤还有别的制作技巧不?萧掌柜笑着对梁先生说:“请您过来喝,别自己费事了。”

我能想到梁实秋先生趴在冰镇桶前品咂酸梅汤的场景,穿长衫的梁先生对着一杯味浓而酽的酸梅汤吃得入神,他甚至想着用酸梅汤打败舶来品“可口可乐”,然而始终未能如愿。这种不能批量化生产的酸梅汤反倒愈加显出它的珍贵来。

前不久,再去乌镇。买了票,一门心思往景区深处走,两侧的小桥流水都被我忽略了,心里装着的是一杯乌镇的酸梅汤。乌镇不叫酸梅汤,而是喊它“乌梅汁”,乌,是因为乌镇的缘故,取其形象识别的切合度,汁,说的是它的浓度和“零添加”。加之用颇具民国气息的杯子装起来,上面是手绘的旗袍名媛,俨然有了穿越之感。

乌镇的酸梅汤应该就是梁实秋在北京所饮的那种“味浓而酽”,气味香甜,味道醇厚,老板说,他们都是算煮出来的,不像别处,多用酸梅汤粉加水来冲,只有一股工业气息,饮毕,胃部会反酸。

这话我信,乌镇的大街小巷,尤其是沿河的小店里,多有兜售乌梅的商家,那些乌梅紫黑的脸膛,颗粒饱满地被码在篮子里,等待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把它们带走。我多次购买过这里的乌梅,买回去,从小店顺捎一些冰水,洗净了,用冰水滤上两遍,再吃,异常清爽可口,是乌镇消夏的必需品。

在我的故乡皖北,消夏也喝酸梅汤,只不过是饮品店里冰镇的那种,不知道是不是乌梅煮出来的,我喜欢配一些豌豆糕来吃,味道也不错。然而,许多东西,都是初次吃过的地点最难忘,我相信您也深有体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