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抒情散文 >

《才子佳人 柴米夫妻》原文·梦之仪

发布时间:2022-11-28 12:37:4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梦之仪

听说朱生豪、宋清如在嘉兴南门的故居拆了,我便赶了去。故居已荡然无存,遍地的碎瓦片儿,遍地的伤痕,唯见无花果树依旧翠绿。

我在春天时去过几次,老屋非常地破旧,每扇门都敞开着,楼上的房间,大半已经没有窗户,地上满是杂物垃圾。老屋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风中雨中承受着岁月的风尘。只有门口“朱生豪故居”几个字是明亮的。我在故居的院子里摘了一片无花果树的叶,夹在笔记本里。我是带着翠绿的叶儿离开故居的。

1912年朱生豪出生在嘉兴南门东米棚下17号的这栋老屋内。东米棚下在抗战前是热闹的商贸市街,约有商店四十多家,其中米行有六家,是市区主要的米市之一,那些房屋沿河而筑,形成廊棚,东米棚下的名字由此而来。

朱生豪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幸福童年,当年他在给宋清如的信中,曾描绘过那里的景象:很不漂亮的街道,通向南湖和运河的小河,各种各样的船只,然后是他家的庭园,这里有大柿树、柑树、桂花树、石榴树等,还有蟋蟀蜻蜓叫哥哥,这样一个趣味盎然的庭园,很容易让人想起鲁迅的百草园,真正是一个童年的乐园。

但是,衣香人影总是太匆匆,朱生豪童年的幸福时光并不长,后来他就寄宿到姑妈家,那里燥杂无趣。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之江大学深造,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是年夏,到上海世界书局英文部任编辑。在之江大学的最后一年,他认识了蕙心兰质、一样有着锦绣诗才的宋清如,“一笑低头意已倾”,一切就在自然而不经意间发生了。

这是一个才子佳人的美妙配对。在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向来不缺少这样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从嘉兴走出来的,这多少让他的家乡人感到亲切和骄傲。朱生豪的才华一贯地得到老师的称赞,尤其是一代词宗、当时的“之江诗社”社长夏承焘先生赞其为“不易才”,又说“渊默如处子”,古代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才称得上处子,可见对这个学生,老师是如何地刮目相看。

和朱生豪同年出生的宋清如出生于江苏常熟,之江大学时以现代派手法写诗,受到《现代》杂志主编施蜇存先生的高度评价,曾以“一文一诗,真如琼枝照眼”来赞美她的文采,说她写小说“不下冰心女士之才能”。说到这些,我们读者总是会心一笑,两个笔墨灿烂的人走到一起,笔底生花当是无疑的,五十年之后的《朱生豪情书》便是一个见证。

宋清如第一次和朱生豪走进这个小院是在1943年,其时他俩经历了两地十年的苦恋,于上年在上海结婚的,夏承焘先生题送这对新人八个大字“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因为日寇侵华的原因,他们随后去了常熟宋清如的娘家,半年之后,他们回到了同样是日寇侵占下的嘉兴。

这幢祖居老屋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沿小河东岸的东米棚下而筑,由前后几个院子、东西向楼屋、偏屋和南北向小偏屋组成,楼上是五开间。

朱生豪从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8月译成《暴风雨》第一稿。他当时完成的译作曾两度在日军炮火中遗失,但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继续译莎,他的态度又是严谨的,在“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回到嘉兴后,他几乎足不出户,没有必要的时候连楼也懒得下。物质生活又贫苦到了极点,低微的稿费收入根本跟不上飞涨的物价,宋清如常去裁缝店揽些加工的活以补贴家用,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很充实的,所以朱生豪又自豪地说:“我很贫穷,但我无所不有”。

我想起孔子的门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也不改其乐,所谓安贫乐道。朱生豪所念念不忘的莎氏作品,对于他来说,不就是他的“道”?

然而极度的困苦生活和艰苦的翻译工作,严重地摧残了朱生豪的健康,从牙周炎、胃痛最后到肺病,他终于病倒了,不得不放下他手中的笔。1944年12月,年仅三十二岁的他,告别了他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带着未译完莎作的遗恨,撒手人寰。临终前,朱生豪不无遗憾地说:“早知一病不起,拼了命也要把它译完”。

真是天妒英才!朱生豪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在贫病交迫中,历尽心血,译出莎士比亚三十七个剧本中的三十一个。如果上天再假以一些时日,完成莎氏全部译作一定不会太长,再如果,朱生豪能够有一般人常有的寿命,他握管不辍的手一定会翻译更多更好的世界名作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喟然长叹,岁月的步子走得实在太急促太无情,甚至在别人还没有回过神来静静注视的时候,就已经匆匆地滑过了,华美的乐章就这样骤然停下了。而他和颜回又何等地相似,都安于贫乐于道,又都英年早逝,这些无不让人扼腕叹息。

以后的一些日子里,宋清如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岁月,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大自己的儿女。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自己成了劳改对象,儿子被分配到了新疆,女儿去了黑龙江,但她也迎来了光明,1947年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由世界书局出版,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朱生豪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她以女性的平凡,完成了她不平凡的人生之旅,她的伟大隐在她的平凡中。

1978年,宋清如再一次回到嘉兴的老屋,和儿子一家团圆了。院子里的无花果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栽的,年年岁岁绿如旧。

晚年的宋清如,住在楼下的北面偏屋,写下了一系列纪念朱生豪的文章,并和她的老友彭重熙,以不断交流书信来怀念朱生豪。

给我们留下了朱生豪宋清如才子佳人的永恒记忆的还有陆乐的雕像,宋清如是如此地清丽动人,她微微侧着的脸庞溢满了青春的气息,美丽而安宁。雕像下面是,是朱生豪给宋清如未曾发出的信:“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想必如今他们又能一起在雨里做梦雨里失眠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