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抒情散文 >

《刺客与游侠》原文·硬骨凌霄

发布时间:2022-11-28 12:28:17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作者:硬骨凌霄

人类文明的演进存在明暗两条线,即是满纸典籍印着的煌煌功业和在历史的黑处改变着走向潜力量。在一个治理结构紧密的社会,刺客与游侠当然都得不到正式的体认,但人类早期文明中,由于秩序的松散,每一种生存方式都有着较大的空间。司马迁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史记》中将刺客与游侠堂而皇之的列入,是不无其道理的。

先秦诸子百家本来就存在着兵家,纵横家这一号,以至于韩非子在为秦国制订制度时,痛彻地写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先秦几百年的历史,先后就出过曹沫、专褚、要离、豫让、聂政、荆轲这一刺客群体,成为改变集团之间利益转向与力量对比的一股力量。当然,曹沫还不能说是刺客,作为鲁国的大将,战场上失城丢地,便使出在国君会盟里人要挟齐恒公的手段,要回来战场上丢失的三座城池。可以说是刺客的鼻祖,但却不具备刺客隐姓埋名、暗中出手的基本性质。专褚、要离、豫让、聂政等人均具备了这些基本性质,而且成就了受人所托,拼死以报的刺客之道。荆轲本来是刺客中最失败的一例,但因为他的目标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所以他在技艺不精、被动性质地走向悲壮后,居然暴得大名,实在算是历史的嘲弄。但本文的主旨并不是他,所以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聂政。

说起聂政,首先想为他祭起一柱心香,在青烟缭绕中回想他的绝决与惨烈。每次搬开史记,关于聂政的那一页便挺立而起,于我之心,其一遇便迎风而立,飒飒动人。后来成为佞幸文人的郭沫若也曾以《棠棣之花》讴歌聂政。从生受奇辱、发愤著书的司马迁,到其时意兴勃发的郭沫若,一定从聂政身上汲取了足够的营养,才能生出傲视权贵、睥睨风云的文人风骨,使其纵情使气,卷起笔底狂澜。也许这就是刺客这种特殊人格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物身上的折射吧。

司马迁没有交代聂政的来历,只说他是“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携母、姐隐匿于齐,以屠为事。”所杀何人因何事均不知,但一个寻常巷陌的屠夫竟然让韩国贵族严仲子数次登门求见,送礼百金,被悉数拒绝后仍心存期待。想见聂政并非寻常人,其能力、操守宛如弯刀在鞘,其锋芒仍能摄人。据史料旁证,严仲子并非什么贤达,他只是惧怕大权在握的韩相侠累杀他,才雇人要先行干掉这位宰相,而韩相被杀之后,韩国举国悬赏刺客身份,也可见韩相之于韩国之重要。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所执的一点,如荆轲刺秦,虽不成事,却千载传颂,聂政刺韩,虽事成身死,却不得与闻。这正是中华文化的弱项,以正义来判别一切,以道德来评价一切,缺乏对敬业者的敬畏与认知,不能从反面的例子汲取精华。

聂政其人其事,正是一种职业化素质的体现,不轻许诺,然诺则拼尽心力去完成,不曾有丝毫的懈怠。我常常思及当今,诚信缺失,和事佬多,实干家少。见大义而惜身,谋小利而忘本,偌大天下,没有敢担当的人存在。这种覆盖整个民族的弊端不能不让人从文化的根源上去找原因。从体制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使得整个国家除了一个皇帝总负责,成为资本的拥有者和保全责任外,其他的人都成了皇帝的打工族。尽管家国一体,但是产权的不明晰使得人心离散,从来没有成为一个损人即损我,利我即利他的人文环境。从这点上说,聂政及其他成功刺客们的操守实在值得国人学习。

看看聂政的行事吧。司马迁的史家之笔当然不比金庸的小说家言,但其仍不惜笔墨地描绘出聂政的凶悍与场面的惨烈。严仲子为礼百金,不惜屈尊纡贵,上门造访。被聂政以事母为由婉拒,礼金也未留下分文,等到母亲年高而逝,聂政主动上门找到严仲子,愿为其效命。说韩国相府“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他曾经多次派人行刺,终不能得。因此要为聂政多准备车骑壮士作为辅翼。聂政说:“今天要杀的是相国,相国又是国君的叔叔,所以人不能多,人多了难保有被生擒的,被生擒就会供出你来,供出来你来,则韩国举国都与你为敌,你还能跑到那里去”,独身执剑入韩相国之府,击退层层侍卫,上得庭堂,诛杀相国后“自披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一则技艺足以成事,二则不愿牵累事主及其他人,视死如归,绝决惨烈。每读至此,仿佛聂政都要破纸而出,将一腔热血喷溅到我的面前,使人毛发直竖,击节扼腕。

河南人的名句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聂荣的行为倒是给了这句话一个鲜亮的注脚。聂政死后,韩国将尸体悬于闹市,求人辩认,聂荣行至跟前,哭道,这是我的弟弟呀。因为我和母亲的缘故,所以自弃于商贩走卒之间,待母亲已逝,我已出嫁,才做此事。“大呼天者三,悲哀而死政之旁”。

从聂氏姐妹身上我们分明读出了“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读出了“敢担当“三个字。虽然这种可贵的精神资源因为涉及为封建皇帝愚忠愚孝,早被摒弃了。其实如果抛却制度上的藩篱,在现代对于建立人的互相信赖,协作关系是一个相当稳固的基石。

刺客一种行径自春秋乱世之后式微,而游侠隐然风行。西汉有个郭解,与聂下同为轵人,司马迁哀叹他“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贤与不肖,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比之今天的歌星,可以说是牛逼大了。郭解少时,为人阴贼,概不快意,身所杀者其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不休。从“以躯借交报仇“这一点来看,与刺客精神一脉贯通,但是后期的郭解,专以邀名结交为业。其事例约为:

其一、郭解有个外甥,仗着他的势与人喝酒时强灌,被人怒而杀之。姐姐怒斥郭解,你如何如何能耐,如今外甥让人杀了,还不报仇。郭解知道那人去处后,说是外甥不对,放了那人。

其二、郭解出门时,别人犹恐避之不及,但有个人敢于坐着不动,郭解的手下人要杀那人,郭解说人家不尊敬我,是我做得不好。并秘密告诉公安朋友,不要为难那人。那人后来象廉颇对待蔺相如一样,负荆请罪了事。

其三,汉朝政府为了发展皇帝的陵墓经济,搞拆迁活动---让富户们适到茂陵。郭解亦在之列。卫将军为之求情。皇帝说,怪了,从老百姓到将军都来替郭解说话,看来不是穷人哪。下令强搬,执行这一政策的杨姓官员很快遭了殃。先是这官员被郭解的侄子干掉。后来关中贤豪们又杀掉了杨家后续主事人。杨家后人上告,又被杀死在宫殿前,皇帝下令通缉郭解,郭解一路逃命,到最后一个投靠点,那个知情人自杀,从此无人知其下落。

其四、郭解做客,主人盛赞郭解,不料有个不识相的儒生说,郭解专门作奸犯科,以犯公法,什么贤人。郭解的饭斯出马,杀掉那个儒生,还断了他的舌头。郭解竟不知此事。他的公安朋友再次说他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说:郭解为人任侠行权,以睚此杀人,他虽然并不知道,但是危害已远远超过他亲手所杀了,当大逆无道。连诛郭解家族。

郭解我越写越感觉他就是刘涌!他的盘连勾结势力之大,上至高官显贵,下至地方公安,全笼络在自己关系网中,他惺惺作态,貌似仗义解人困难,杀人仇家,搏人仰慕。但是为的是每到一处,都有自己的保护笠,与聂政的“敢担当”实在有着天攘之别。

自秦汉以降,郭解式的侠客大行其世,而聂政这样单纯的刺客渺矣,侠客的大行已论述备至,其外不过,老百姓心理需求的适时释放,制度森严下的突破,除暴安良,匡扶正义云云,其作为黑社会渊缘的性质却少有人研究。近世武侠小说蜂起,且有迈入文学殿堂的架势,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是侠客的精神架构和人生态度已被 主流所吸纳了呢。果真如此,中国当代腐败已极的混水显然要变成墨汁了。

聂政安在?

注:轵,今之河南济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