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柯云路散文 >

儿子与足球

发布时间:2023-08-20 14:03:05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儿子从小受爷爷影响,是个标准的球迷,稍能跑动便拿着小皮球练习盘球过人。五六岁时,我带他去工体看球,到达时看台已坐了大部分的人,儿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停转动着身子,探头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和宽广的球场。他还没见识过这么大的场面,内心一定很震撼。球赛开始了,儿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拍手、振臂,包括呼喊口号。

球赛进行中,儿子突然很热切地提了一问:“爸爸,你说爷爷奶奶能在电视上看到我们在这里看球吗?”此前儿子多次在电视中看球赛转播,看客们欢呼雀跃的场面给了他很深的印象,以他当时的思维,以为既然坐在体育场里,一定会有电视转播,而只要转播了,坐在家中的爷爷奶奶一定能看到他。其实那场球赛不过是我们和非洲一个并不出名的球队之间进行得很普通的赛事,有一点友谊赛的意思,现场根本没有电视转播。我不忍扫了儿子的兴,犹豫了一下,说:“爷爷奶奶应该能在电视上看到我们。”

儿子不放心地追问了一句:“真的吗?”我肯定地点点头:“真的。”

这个回答显然让儿子非常满意,也使他在鼓掌喊叫时有了某种“镜头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对足球的热爱越来越甚,也因为足球,我们有了争论。

儿子说,他长大了要当足球运动员。以我对儿子的判断,他虽然在同龄孩子中球技很好,也很会用脑子,但离一个职业球员的全面素质还有差距。于是我说,爸爸支持你踢球,但足球只能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如果你当了球员,可能二十多岁就得退休,那时该怎么办?儿子说,那时我还可以再学习。我再劝:“那么多人热爱足球,但能踢到职业球员的终究是极少数人,万一中途你被淘汰了怎么办?”儿子当时很激烈地反驳我:“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想,那谁还会为国争光?”这句话竟使我一时语塞,此后我们再没有就此发生过争论。但成年后的儿子常会提起这件事,觉得没有实现当运动员的梦想是人生的一大遗憾。而这个结果作为父亲的我负有责任,我每次都是笑着摇摇头。

儿子上中学后参加了校足球队,并且担任队长。那年高中暑假,儿子所属的球队一路过关斩将,从海淀区踢到了北京市,这可是不小的胜利。但儿子并不满足,憋足了劲儿要争夺第一。不想在争夺决赛权的比赛中脚踝受伤,从脚腕到小腿肿得老高,走路一瘸一拐,虽然又是上药又是按摩,仍是一大片瘀青。妻子心疼,力劝他别再上场,说腿伤了是一辈子的事,但一向听话的儿子说什么也劝不住,认为这是“集体的荣誉”,该拼的时候就要勇于站出来。无奈之下妻子只好把我搬出来,说这样的大事要“听听爸爸的意见”。儿子一向是信任我的,我当然不希望他带伤“出战”,但怎样说服他却颇费了点心思。儿子稍大后,我们之间常会有一种“游戏”,比如一件事他不大拿得准时,会让我帮忙“预测”一下,以我的人生经验,结果通常会应验,这也使我在儿子心目中很有“权威”。在妻子的各种道理都穷尽之后,只能由我出场。

儿子的问题是,如果他不上场,他的球队能否赢得这场比赛?

我很认真地告诉儿子,即使他不上场,他的球队还是会拿到冠军。我的“预测”错了,那场球儿子的球队输了,只得了亚军。为此,儿子很长时间都在埋怨我(他知道我“骗”了他),说早知道这样,无论怎样他都会上场,即使受再重的伤也值得。

作为父亲,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并不为此辩解。

从小到大,我对儿子的教导是诚实做人。一个诚实的人才能得到他人信任。

记忆中只有这两次没有对儿子说真话,但那却是出于父亲的善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过分解读的人名 习惯“盗版” 编辑家章仲锷 我所认识的秦兆阳 如此戏说 我的创作与山西生活 “唐·吉诃德斗风车”的精神力量 今天,文学仍是灵魂的展现 从短文开始写作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