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柯云路散文 >

不惑之年

发布时间:2023-08-20 13:32:42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一位读者写来长信,说自己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进入不惑之年。信中说:我发现四十岁是最令人困惑的时候,但不知为什么孔子有“四十不惑”的说法。我在一个很大的公司工作,专业水平受到敬重,但细想想,并未实现自己哪怕一点年轻时的梦想。为了家庭的经济收入及小孩读书,我不得不拼命工作,至今依然无法适应复杂的公司政治。放眼中国,则看到更多的黑暗和腐败。特别想向您请教两个问题:一、什么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二、人为什么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我收到的信件中,追寻人生意义并求解人生困惑的有相当一些。一般的说教对于这类朋友肯定不起作用。我给这位朋友回信,讲的都是我的真实感受。

在中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乃至“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概念可以说老少皆知,但这并不是老生常谈,是孔子对生命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做出的精到总结。然而,我们常常很难做到“三十而立”,更难做到“四十而不惑”。为什么?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与孔子时代相比,今天已经有很大的不同,除了科技的发展,最明显的差别是那个时代的人早婚早育,十八九岁已为人父母,五十岁就三代同堂,被称为“老人”了。“人活七十古来稀”,说明那时长寿的人很少。孔子算相当高寿了,也不过七十多岁。现在生活条件好,医疗发达,努努力活九十岁也不算特别罕见。寿命长了,“而立”、“不惑”、“知天命”等人生阶梯也该后移。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普通人可能不像孔子那样早熟。在现阶段,一个人能做到“四十而立”、“五十而不惑”就很好。或者再晚一点,到六十岁的时候真正做到“不惑”也行。

四十岁还“惑”并不是坏事,“惑”是未来“不惑”的前提。

严格地说,我也没有做到“四十而不惑”。我在四十岁左右时正在写《新星》系列,对生活充满激情和理想,其中总有些“简单化”的东西。后来又经历了许多事,那样的经历和人生体验是四十岁时不可能有的。所以,我自己的“不惑”也应当在五十岁以后了。当下的大学教育相当普及,年轻人走出校门就二十多岁了,如果再读研读博毕业就更晚一些,事业一般开始在三十岁左右,成家基本也在这个年龄段。一个人“三十起步”“四十而立”就很不错。往下要争取的是“五十而不惑”。

中国儒学奉为经典的人生信条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和“齐家”都很重要。中国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泥沙俱下。以一个作家对生活的观察而言,我眼中看到的黑暗和不平不会比任何人少,而我自身遭遇的挫折也远多于常人,但这并不妨碍我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们的每一个善举,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正面的力量。许许多多人的许许多多似乎微不足道的努力最终会汇成一条巨流,推动这个社会进步。

所谓积极的人生态度,我的理解很简单:做自己该做的事乃为“积极”,该做的事不做乃为“消极”。当然,对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乃为积极”需要加一个注释——做自己“不该做”的事乃为“贪图”。目标过高,野心过大,力所不能及,都是一种贪图。真正的“不惑”就是要认请那些不应有的贪图,并且能够平静地剔除它们。至于人为什么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我的人生经验:只有如此,才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详和幸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过分解读的人名 习惯“盗版” 编辑家章仲锷 我所认识的秦兆阳 如此戏说 我的创作与山西生活 “唐·吉诃德斗风车”的精神力量 今天,文学仍是灵魂的展现 从短文开始写作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