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少儿故事 > 三国三十六计故事 >

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发布时间:2017-06-26 09:25:24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三国三十六计》三七.背水一战——姜维背水破王经

此计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以大将军录尚书事,专决中外事务。姜维得讯,以为司马师新丧,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可乘机伐魏,以取中原。后主刘禅准其所请,命往汉中作战前准备。征西大将军张翼自以蜀地浅狭,钱粮浅薄,不宜远征。姜维不从。张翼见出兵已势在必行,便向姜维提议道:“以往多不克而还 ,皆因出兵动作过于迟缓。兵法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今若火速进兵,使魏兵淬不及防,必然全胜矣。”

姜维于是引兵5万远征,兵至洮水,魏雍州(今陕西西安)刺史王经、征西将军陈泰得到前线战报。王经先率兵马步骑7万人迎战。姜维似已成竹在胸,对张翼、夏侯霸各授机宜,先使二人领兵去作准备,他自己乃引大军背依洮水列阵。王经见姜维此等阵势,回头对其牙将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人说:“蜀兵背水为阵,败则将全部投没于水中。姜维骁勇,你们四位可与战,若其后退,便可追击。”王经企图恃众将姜维退,以使覆没于洮水之中。四将领令,分左右杀出,来战姜维。姜维似乎已知王经心意,略战几个回合,拨转马头,望本阵便走,若有难敌的样子。王经不知是计,大驱士众一齐赶上,想要追杀蜀军。姜维率军往洮西而退,待退到洮水岸边,对众将士大呼道:“形势如此急迫,诸将何不努力!”众将听姜维一呼,见后退无路,便掉头奋力杀向魏军。王经支持不住,被打得大败。此时,早已准备好的张翼、夏侯霸又率兵抄了王经的后路,分两路杀来,王经被围在当中。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直如入无人之境。魏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大半,被无路,逃入洮水者不计其数,斩首万余,遗遍野,血流成河。王经只率百骑杀出重围,径往狄道(今甘肃临姚)败去。逃入城中,闭门不出。

[评析]

背水列阵,按照兵法,乃是兵家大忌。一代名将韩信在破赵之际,依据对当时的形势分析,敌众我寡,毅然采取出奇制胜之谋,背水列阵,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使自己身处绝境,故当两军接时,人人殊死而战,使弱寡变为强大,人人以一当十,最终以弱制强。姜维所用计谋正是背水一战的翻版。

背水一战之例说——宇文泰背水列阵

公元537年,东魏高欢进击西魏宇文泰。当时,高欢率兵20万,而宇文泰则不足万人。力量悬殊甚大,这仗应怎么打呢?宇文泰思谋良久,首先决定外出迎击,把战场设在都城之外,避免打被动的防守战。宇文泰反复思量高欢进攻路途上,哪里设战场最好。后来,他决定在沙苑(今山西高陵)东背水列阵。

把方案给部将们讨论,大家都不解其意,为何平日多智的宇文泰背水列阵呢?他是想仿效韩信的“背水一战”吗?但大家都同仇敌忾,上下一心,不必使这法子激励士卒斗志呀!宇文泰见大家困惑,解释道:“我想背水列阵,不是为激励士气,而是为了埋伏兵力。此河东岸芦苇遍地,正可藏人。待我与高欢拼杀时,伏兵杀出,高欢势必大惊败走。”大家同意了宇文泰的办法。

宇文泰亲率部下来到沙苑,让6000名甲士埋伏在岸东芦苇丛中,自己带3000名人马背水列阵,等待高欢。

高欢大兵到来,见宇文泰亲自带3000人马出战,又背水列阵,且列一字长蛇阵,把弱点全部暴露给对方,犯了兵家大忌中之大忌。高欢部将们以为此战必胜,故不等高欢下令,就冲将过来。两军刚接战,宇文泰一声信号,埋伏在芦苇中的甲士杀出。高欢兵见,以为中了埋伏,回头便跑,后边人却向前涌来杀敌争功,于是自相践踏,大败而逃,收不住脚,一下子退出60里方位。清点人马,损失了锐兵马8万。高欢无心再战,撤兵而回。

背水一战之例说——韩世忠自塞归路

南宋时代与岳飞齐名的抗金英雄韩世忠,一次奉命率所部人马去征讨叛将李复。韩世忠的人马不足1000人,而叛军却有数万人。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韩世忠依然从容不迫。当部队追到临淄河时,韩世忠命军士分作四队,布设铁蒺藜自塞归路,告示全军:进则胜,退则死,逃者命后队剿杀。于是全军上下视死如归,拼命冲杀,没有一个回头看的,终于大破叛军,李复也被乱军杀死。韩世忠率军乘胜追至宿迁。此时叛军仍然尚有万余人,正在饮酒取乐。韩世忠感到以千敌万,仍然难有取胜的把握,于是决心从心理上震撼敌人。韩世忠单人独马于夜里来到叛军营中,呼喊道:“大军到了,你们赶快收起兵器,卷起铠甲,我可以保全你们的生命!”叛军恐惧,跪着向韩世忠进奉酒肉。韩沉着地下马解鞍,把酒和肉都吃光了。叛军看到韩世忠从容的气度,于是全部请求投降。

背水一战之例说——朱元璋毁船取太平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用朱元璋之计,一举攻下和州。和州东南靠长,城小,驻军又多,攻下和州后,虽然几次顶住了元军的进攻,但粮草奇缺,而和州与太平(今安徽当涂)隔相望,太平附近则十分富饶。

因此从这年五月起,朱元璋开始谋求渡。正好巢湖一带的俞通海愿意以千艘水舟来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自然十分高兴,乘大雨水涨,突破元军的封锁,将千艘水舟带出巢湖。

当时诸将要求利用这支水军直捣集庆(今苏南京),朱元璋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攻打集庆,必先从采石开始,而长对岸的采石是军事重镇,有重兵把守,因此要取采石,又必先攻下临的朱渚。

六月,朱元璋率军乘风引帆,一举拿下朱渚,并乘胜攻下采石。因此沿一带为朱元璋所控制。当时渡是因为和州饥荒,因此将士们渡后,见到粮食牲口,就欢天喜地,抢着搬运,想着如何多弄些粮食运回和州再慢慢享用。

朱元璋深知这点,对徐达说:“我们非常幸运,渡成功了,但如果我们仅仅弄点粮草后又退守和州,终非长久之计,东一带又会落到元军手中,还 不如趁势打开局面,直取太平,站稳脚跟。”朱元璋和徐达等商议计定,下令把所有船缆砍断,把船推入长急流,任其漂流而去,没了船,就不可能回到和州 了。

朱元璋召集诸将,对他们说:“前面不远就是太平府,那里女子玉帛,无所不有,现在我带领你们去攻打太平。”

既然已没有退路,太平对长期饥饿的将士们又是那么有吸引力,因此,朱元璋乘胜一举攻下太平。

攻下太平后,发布文告,严禁嫖掠,违令者斩,城内士兵百姓很快安定下来。

这样,太平重镇成了朱元璋攻取集庆的重要据点。

背水一战之例说——鲁缅采夫绝处逢生

1769年,俄国杰出的军事家鲁缅采夫任前线总司令,带领俄军与土耳其人作战。1770年7月,鲁缅采夫取得了拉尔加河口大捷,以自己1倍的伤亡换取敌人10倍的损失。接着,他继续发动攻势。

但是情况突然发生了重大逆转。土耳其统帅哈利利亲自率领援军赶来,在卡古耳与原驻这里的土军主力会合,土耳其军队人数一下增至15万人,火炮达到150门。哈利利气势汹汹,准备以优势兵力一举全歼鲁缅采夫,以雪拉尔加河口战役之恨。同时,土耳其盟国克里木的8万大军正在鲁缅采夫军队的后面,威胁着他的后方通线。而此时,鲁缅采夫部队的兵力只有3.7万人,是土军总数的五分之一,处于绝对劣势。更可怕的是,俄军所携的粮食已消耗殆尽,无法补充,而后援部队远在天边,无依无靠。鲁缅采夫进退维谷,似乎只能是死路一条,没有任何生的希望。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鲁缅采夫仍然十分镇定。他将1万兵力调守自己后方的通线,准备一旦失利,不致没有后撤的退路。这样俄军能用于对敌进攻的兵力只剩下2.7万人。鲁缅采夫坚持认为,在自己目前这种处境下,只有抓住时机,主动、突然地发起进攻,才有可能绝处逢生;如果坐守或退逃,则无异于自杀。

土耳其军队仗其绝对优势,并不把鲁缅采夫放在眼里。统帅哈利利对驻扎的营地选择毫不在意。他选的营地,背靠特拉场壁障,这是一处古罗马帝国工事遗址;营地西边是卡古耳河,东边是一个谷地。卡古耳河与谷地之间最宽处约8公里,南面最窄段为1公里。15万大军杂乱无章地拥挤在如此狭窄不便机动的地域内扎营,实在是兵家的大忌。然而哈利利则认为反正俄军已临绝境,自己如何扎寨都无关大局。

一直时刻注视着土军情况的鲁缅采夫看到这一状况,知道死里求生的机会来到了。他非常明白,这是惟一的一个机会,如果错过那就再无希望了。就在这时他又得知了哈利利预定8月1日进攻俄军的情报。他1秒钟没有迟疑,当机立断:立即主动突袭、抢先下手。俄军在7月31日夜间秘密出动,8月1日凌晨5时开始翻越壁障,然后突如其来地杀入土耳其阵地。土耳其军队莫名其妙,丝毫没有料到奄奄待毙的俄军会抢先杀来,只好仓促应战。糟糕的地形使土军完全陷于被动,俄军以炮火尽情轰击,杀伤密密地挤在一起的土军部队。上午10时,土军队丢弃阵地狼狈溃逃,这一仗,土耳其军队死伤2万人,扔下138门火炮和大批辎重。而俄军却仅仅损失l000人。

背水一战之例说——宣布防腐剂有毒

一天,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总公司亨利·霍金士在电视台作了一则产品广告,宣称:“本公司以往的产品中由于加入了有毒的防腐剂,对人体有害,奉劝顾客慎重使用。”亨利还 坦率直言,他是偶然从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这种情况的,这种防腐添加剂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但带有轻微的毒素,长期服用,有害身体健康。最后他毅然宣布:“本公司不再使用有毒的防腐添加剂!”

这则广告无异是家丑外扬,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亨利是这样设想的:作为经营者不能惟利是图,而应当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主动披露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以诚为本,开诚相见,以心换心,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诚实的形象,以换取消费者的信任,从而招徕顾客,赢得市场。

广大顾客对亨利的“家丑外扬”非常欣赏,但亨利却招来同行业的激烈反对和诋毁,因为几乎所有的食品加工厂都使用防腐剂来保鲜食品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亨利的这一招,使其它的食品厂商处于不利的境地。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又是做广告,又是写文章,进行公开辩论,声言食品防腐剂的添加,是为了使其发挥保鲜作用,虽有微量毒素,并不有害人体健康,利多弊少。指责亨利的广告是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进而还 对亨利公司的产品进行抵制。

亨利仍然我行我素,一方面坚持防腐剂有毒对人体有害的观点,一方面生产不加有毒防腐剂的产品。双方争论不休,无从定案。

这场争论旷日持久,连续了4年时间,亨利公司毕竟势孤力薄,产品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公司濒临倒闭的边缘。

然而,亨利在广告中所说的毕竟是事实。食品防腐添加剂确实含有毒素,对人体确实有害,所以他的所作所为获得了顾客的欢迎和政府的赞赏。在争辩的过程中使他名声大振,确立了诚实企业家的形象。就在他近于倾家荡产时,政府的权威部门支持了他的观点和做法。于是,顾客就放心地使用亨利公司的产品。他在短时期内就恢复了元气,一度滞销的产品成为热门货。他趁机扩大生产,在美国食品加工工业中名列第一。

水一战之例说——滚下山去的将领

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进攻战,俄军著名将领米洛拉多维奇的军队远征瑞士,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咬住了瑞士军队的尾巴,士兵们求战心切,想一口吃掉这支敌军。

然而,又一座山峰矗立在前进的路上。俄军费尽力气爬上了山顶,这时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再往下一看,山的被侧悬崖峭壁,简直无路可走,而瑞士兵正在山脚下的村子里安营扎寨,严阵以待。他们幸灾乐祸地望着山顶的俄军,看他们如何下得山来。

俄军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进攻无路,后退则前功尽弃,他们拥挤在狭窄的山顶,惶恐不安地望着陡峭的山坡和村边的敌军阵地,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倒冷气的份儿。

米洛拉多维奇心里很清楚,在山顶多逗留一分钟,部队的士气就会降低一分,战士们的恐慌厌战情绪就会增长一分,战斗力也会减少一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部队下了山坡,也会吃败仗,如果自己下死命令让部队下山,战士是被迫的,因而必将斗志消沉,无法迎敌,这该如何是好?

这时,在米洛拉多维奇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幕壮烈的战斗场景:那是在若干年前,他作为一个年轻的将领跟随彼得大帝出征瑞典,俄军的阵脚在瑞典军队猛烈的冲击下,开始动摇了,士兵们开始溃退,将军们束手无策,面面相觑。就在这时,只见彼得大帝跳上战马,出宝剑,大喊一声,面对蜂拥而上的瑞典军队杀去。正在纷纷溃逃的俄军像是突然服了一帖清醒剂,在惊愕之余,奋不顾身地跟随皇帝勇猛拼杀,瑞士军队终于抵挡不住锐利的攻势,败下阵来。

想到这些,米洛拉多维奇对士兵大叫一声:“看吧!看敌人怎样来俘虏你们的将军吧!”

话音未落,他一个翻身,从山峰的悬崖上滚了下去。

俄军见此情景,将胆怯、惊恐、动摇的念头一扫而光,他们学着统帅的模样一起滚下山坡,顿时杀声四起,震撼山谷。

瑞士军队做梦也没想到俄军会不顾死活滚下山来,现在轮到他们动摇、惊恐和胆怯了。此长彼落,士气影响了战斗的进程,俄军如饿虎扑入了羊群,很快打败了敌人。

背水一战之例说——冒险的赔偿制度

美国的企业家梅考科继承了父亲的一笔遗产,创办了一个小小的农机公司,专门生产收割机。开始,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一共才卖出7台收割机。于是他亏光了父亲的遗产,还 欠下了沉重的债务。

梅考科们心自问:是不是自己工作不努力?不是。是不是公司的收割机质量不好?不是。但问题在哪里呢?他觉得自己的营销策略不得法。他据此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措,实行“保证赔偿”的新的推销方法,并且使之制度化。

所谓“保证赔偿”,就是购买公司收割机的用户,在头两年中,如果不是人为的事故,机器出了病,公司不仅像其它厂家那样免费修理,而且赔偿由机器损坏而造成耽误的谷物收割的损失。

梅考科提出这种“赔偿制度”后,遭到了公司内部高级职员的一致反对。他们说:“收割机坏了,是人为造成的,还 是机器质量造成的,很难搞清楚,如果要进行调查,将花费多少人力物力?”

梅考科说:“那就不必调查了,就算是机器质量造成的事故,我们按章负责赔偿就是了。”

反对的声越来越高:“这样的赔偿法,公司如何负担得起?”

我们应该对自己机器的质量有信心,对顾客也应有信心。难道他们愿意在繁忙的收割季节,无事生非、故意找机器的岔子吗?顾客的损失,也就是我们的损失,我们应该尽力帮助他们,更应该在保证机器的质量上下功夫。”

还 是有人担心:“这种做法毕竟太冒险了!”

梅考科说:“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我们上了这条路,这条路是冒险的,但赔的钱可以用赚的钱来补偿。我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把产品质量进一步搞上去。”

公司的前途关系到职工的前途,他们把反对的言词变成了实干的行动,严格检验,把可能产生的问题,解决在产品出厂之前。

由于梅考科对顾客有信心,换来了顾客对公司产品产生信心。都愿意试一试梅考科的收割机。经过试用后,发现这些收割机质量果真上乘。于是,大家纷纷上门订购,梅考科的国际农机公司开始兴隆起来。没几年功夫,这家公司成为真正的国际大公司,产品远销许多国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365夜睡前故事·经典民间故事·侦探小故事·外国智谋故事·做人小故事·公主故事·王子故事·妖魔鬼怪故事·哲理故事·动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