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茅盾文学奖作品集 > 白门柳 >

2:秋露危城·5 弄兵柄马士英窃位,尽愚忠史可法出都

发布时间:2022-11-11 11:17:53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弄兵马士英窃位,尽愚忠史可法出都

【话不投机】

黄宗羲和顾杲一筹莫展地对坐在西厢的起居室里,一边听着窗外哗哗的雨声,一边各自默默地想心事——黄宗羲照例皱着眉,紧抿着微微向前突出的嘴唇,瘦小的脸上现出聚会神的模样;而坐在他对面的顾杲,则显得愈来愈烦躁不安。他把长鼻子转过来,转过去,时不时吁出一声发自心底的闷气。

两位朋友之所以落得这副模样,是由于五天前,在正门外的畅好居酒楼上,他们没有按照周镳的吩咐,公开地抵制陈贞慧那一套主张,相反,回来之后,还认为事情似乎不需要闹到那一步,建议周镳直接找陈贞慧面谈,以便消除彼此的歧见。结果,老头儿一听就大为恼火,声俱厉地表示此事绝无商量的余地,然后一拂袖子,躲进了上房,从此不再露面。其后几天,黄、顾二人虽然数次三番前去探问,但都被仆人挡在门外,说主人“身体欠安”,不能见客,弄得他们只得怏怏地又退了回来。

本来,两位朋友未尝不知道周镳的脾气固执强硬,要说服他并不容易,更何况,老头儿作为久经磨炼、声誉素著的一位复社元老,平日深受社友们的尊敬与信赖。在一般情况下,黄、顾二人也不会轻易怀疑他的判断。但陈贞慧毕竟也是一位明强干的社领袖,而且彼此交往多年,在没有发现对方有明显的背叛行为之前,黄、顾二人感到实在难以理直气壮地撕破面子。尤其是黄宗羲,他一贯认为,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就在于彻底革新朝政。而陈贞慧所设想的那一套,很可能是实现这种目标的一条捷径。所以,当得知社友们已经纷纷入幕,并且有声有地干起来,他心中的紧迫感甚至变得更加强烈了。

没完没了的梅雨,还在紧一阵慢一阵地下着,把屋顶上的瓦片打得沙沙作响。窗外的天始终是一派沉沉的模样,使人有点闹不清眼下到了什么时辰。一只不知名的飞虫大概是为着躲雨,冒冒失失地钻进屋子里来,却再也找不到飞出去的通道,于是一个劲儿往窗户上闯,每当它那飞快地扇动着的薄翅同糊窗纸接触时,便发出簌簌的轻响。

终于,顾杲似乎再也忍受不了沉默的煎熬。他一挺身站起,心烦意乱地说:“罢了!反正坐在这儿磨时间也没用,弟回东厢去了!”

“别忙,”黄宗羲制止说,没有抬头,“你到底想明白了没有,仲老同定生闹到这个地步,是为的什么?”

“这——弟不是说了么,只怕八成就是为的《留都防乱公揭》那件事!”

“嗯,若是光为的这件事,你说,我们该回护谁?仲老,还是定生?”

近两天来,两位朋友一直在讨论探究周、陈二人反目的因由,不过,大都只是就事论事,还没有议过到底谁是谁非。现在黄宗羲这么一问,倒使顾杲沉吟起来。

“以往,只听说《公揭》是出自仲老的手笔,定生亦从无异议,可如今忽然又说是他草拟的,就连后来广征姓名、联署发表诸事,亦是他独力主持,仲老实未参与。兄到底相信谁?兄以为,仲老果真是那等盗名欺世、不顾廉耻之徒么?”

“弟不是说那个!弟是说,国事到了今日这种地步,是大明中兴为重,还是一己之名位为重?”

“兄是说……”

“依我看,定生的主张,姑勿论其本心如何,总不失为救弊补偏之一途。仲老实不应以细故而坚阻之。”

与黄宗羲相比,顾杲无疑对周镳抱有更深的崇信。前些日子,他对时局那样悲观绝望,几乎打算“袱被而归”,只凭周镳一句话,他就乖乖留了下来。这两天,他也仅仅是感到很难一下子同陈贞慧撕破脸皮,而从来没有怀疑周镳判断的正确。此刻,黄宗羲提出这样的诘难,显然使顾杲感到颇为突兀。沉默了片刻之后,他踌躇地问:

“那么,兄打算……”

“既然就有补于中兴大计而言,定生的主张是对的,那就该找仲老说清楚!”

“可是,今日已是初五,仲老仍旧不肯见我们,如之奈何?”

黄宗羲一挺身,站起来说:“起先我们没把此中是非琢磨透,光想着息事宁人,倒像是一味偏袒定生似的,难怪仲老大发脾气。如今琢磨清楚了,他又岂有深闭固拒之理!”

起初,顾杲仍旧颇为踌躇,但看见朋友已经大步跨出门外,他也就只好默默地跟了上去。

两位朋友的身影刚刚从西厢消失,大门那边又响起了脚步声。

长着一脸络腮胡子的雷祚出现在雨幕中。他把左手揣在怀里,右手高高地兜起左边的袖子,仿佛在护着一件什么重要的东西,眉宇之间显出多时未有的兴奋。一踏上回廊,他就离开了替他打伞的仆人,三步并作两步地往里走,并在上房的门前赶上了黄宗羲和顾杲。

这时,黄、顾二人已经让仆人转达了求见周镳之意。因此,雷祚仅仅来得及同他们招呼了一声,门里就传出“有请”的呼唤,于是,三人便一齐转过身,相让着进入主人的寝室。

抱病未愈的周镳正斜靠在床上,由仆人服侍着,一口一口地喝着一碗正在冒着热气的。当发现首先走进来的不是黄宗羲或顾杲,而是雷祚时,他那双隐藏在浓眉下的眼睛,闪过一丝意外的神;但也没有起身相见,只对仆人摇摇手,示意把拿开。

“嗯,介公兄冒雨见顾,不知有何见教?”大约发现雷祚脸上那掩藏不住的兴奋,同黄、顾二人各怀心事显然不同,所以,在照例地回答了对于自己健康情形的探询之后,周镳就把须发蓬然的脸转向前兵备佥事,用中气不足的声音问。

“哎,仲老,”早就有点迫不及待的雷祚马上放下茶杯,从袖筒里出一张折子,兴冲冲地说,“你瞧瞧,这是今日的邸抄,弟刚拿到的!”

等周镳接过去,他重新把茶杯拿在手里,不胜感慨地说:

“这几日,弟都以为没指望了,没想到,情形会是如此之好!你瞧这阁名单,五人中我东林还是占了两个。听说会推时,朝中诸臣尚能秉公持正,监国也能顺从众意。结果史公以首选入阁。接着是高研文、马瑶草。后来监国以为太少,传命再推,遂又增加了姜居之、王觉斯二位。如此,史公便是首辅。高研文虽非东林,但为人方正持重,正可与史、姜二公互为呼应。王觉斯优柔寡断,虽非君子,但也非小人,算是得其中。这么算下来,阁中只有一个马瑶草,而且还是‘领庐、凤总督如故’——依旧让他留在江北督师,阁里只是挂个空衔而已!哈哈,没想到此公机诈用尽,到头来却是竹篮子打水,枉费心思!”

起初,黄、顾二人不知道邸抄的容,只能怔怔地望着,及至听雷祚一说,他们才“啊”的一声,眼睛不由得发亮了——的确,自从福王以“监国”的名义正式秉政以来,将实行怎样的国策,又将怎样对待曾经公开反对过他的东林派人士,一直是他们所关注和担心的问题,他们甚至做好了处境艰难的准备。然而,在至关重要的阁成员的安排上,竟然出现如此有利于东林的结果,确实是他们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所以无论是黄宗羲还是顾杲,都顿时又惊又喜,一齐把目光转向周镳手中的那份邸抄,希望从中获得更确切的印证。

周镳已经抬起头来,发现两位社友的热切眼神,他便把折子往二人手中一递,回头向雷祚问:

“嗯,还有什么消息没有?”

“还有——对了,还听说昨日史公与留都文武大臣集议于清议堂,于复兴大计多所擘划,合二三十款之多,弟亦未能尽知。不过听陈定生说,其中要者,如从速起用天下名流,以收国人之心;又拟请设江北四藩,为自守及进取之基,即令靖南伯黄得功、总兵高杰、刘泽清、刘良佐任之;另增设江防水师五万,置于九江、京口二镇,划地分守;又拟请定新税法,废除‘练饷’及崇祯十二年以后一切杂派并各项钱粮。此外,还有请更定南都营制、招募义勇等等。据陈定生说,诸款新政倘使果然得行,朝廷当有一番新气象……”

雷祚滔绝说着,周镳却沉着脸不作声。随后,他就闭上眼睛,像是在歇息,又像在思索,对所听到的消息始终不发表意见。这种情形一长久,连黄宗羲和顾杲也注意到了,不由得抬起头,疑惑地注视着。

终于,周镳睁开了眼睛。

“嗯,这几日,你们想得怎样了?可拿定主意了么?”他把脸朝着两位朋友,出其不意地问。

黄宗羲怔了一下,随即醒悟过来。他“哦”了一声,说:“学生已想过了。值此国势危殆之际,我社同人亟须戮力同心,扶社稷。竟有人造作诸般流言,意欲倾陷先生,实属卑劣之极!”由于临时意识到,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想法,难免会再度激怒仍在病中的周镳,所以黄宗羲打算先有所表白,“不过,造此谋者究系陈定生,抑或另有其人,学生以为眼下尚难确定,是以打算再等一等,瞧一瞧再说。”

“有什么可等、可瞧的?这事除了他,还能有谁!”周镳皱着眉质问,对黄宗羲的回答显然很不满意。

“……”

“哼!”大约看见黄宗羲不作声,周镳又生气起来,用微哑然而严厉的声音说,“还有什么可瞧的?莫非你以为,史道邻当上了首辅,姜居之也入了阁,朝局就太平了么?他陈定生从此就真能攀龙附凤,平步青云了么?才没有那等好事!你也不想想,马瑶草这次花费如许机心,拥立福藩,所为何来?无非是意欲觊觎高位,把持国而已!如今却让他仍旧督师庐、凤,实则一无所得,他岂能甘心?东林诸公前番既不能阻他强行拥立,今时又岂能阻他再生事端?哼,我料定了,此事早则数日,迟则数旬,必有变故!”

“可是,这番任命是经监国亲准,方始颁布的呀!”由于周镳的分析过于武断骇人,雷祚忍不住争辩说。

“不错,”顾杲也小心地附和,“前次立君,他马瑶草还有遁词可假。如今他再生事端,便是违抗圣旨,史、姜诸公便可名正言顺地论劾他了!”

周镳冷笑一声:“论劾有什么用?你们可别忘了,如今新君得立,他马瑶草可是挟着定策之功。况且,史道邻还有把抓在他手里!”说完,他又转向黄宗羲,紧盯着问:

“嗯,怎么样,兄还要再等、再瞧么?”

黄宗羲沉吟着,感到有点心乱。因为刚才他决意来说服周镳,就是基于认为陈贞慧的一套设想是有道理、行得通的。然而,如果当真发生周镳所预言的那种动荡,改革朝政的前景就会变得颇为可忧。“不过,史道邻等人应当知道此中利害,必会严加防范,再不容马瑶草轻易得手的!”这么安慰了自己之后,黄宗羲抬起头,平静地说:

“得不到确证之前,请恕学生未敢勉从。”

在等待回答的当儿,周镳一直显得期待颇殷。一刹那间,他的表情变了。

“好,好!”他冷笑着说,“那么你就等下去,瞧下去好了!”他断然抛开黄宗羲,转而瞧着顾杲:

“那么,子方兄呢?莫非也要等一等,瞧一瞧?”

“这……我……”大约没有准备,顾杲顿时结巴起来。

“你怎么了?说话呀!莫非在你们心中,我周某还不如一个陈定生不成?”周镳终于按捺不住,再度发火了。一双黑中带绿的眼睛,也闪射出怨恨的光来。

“哦,不!”顾杲慌忙说。随后,他斜起眼睛,瞥了瞥坐在一旁的黄宗羲。大约发现朋友正紧抿着嘴唇,丝毫没有妥协的表示,他就结结巴巴地说:

“学生、学生愿、愿唯先生……”

“什么?”周镳厉声追问。也许看见连顾杲也支支吾吾,他怒气更盛,接着就剧烈地咳嗽起来。

“学生愿唯先生之命是听!”慌了手脚的顾杲赶紧大声回答,并且趁着周镳的亲随忙着替主人捶背、送水的当儿,轻轻扯了扯黄宗羲的衣袖。

然而,黄宗羲却被激怒了。因为在他看来,周镳如此执拗地反对陈贞慧,主要是出于私人的恩怨。如果为着照顾交情去顺从对方,放弃改革朝政、实现中兴的大计,那显然是不可以的。顾杲明明知道这一点,却毫不抗争,还试图促使自己也跟着他盲从曲附,黄宗羲觉得,这就未免懦弱得过分了。

“嗯,太冲!”顾杲又低声敦促说。

黄宗羲猛地站起身,一句激烈的指责也冲到了嘴边。只是由于周镳那气喘吁吁的模样临时闯入了眼中,他才勉强忍住了。但是,继续在屋子里待下去,却使他感到气闷难当,于是他铁青着脸,猛然转过身,大步向外走去。虽然吃了一惊的顾杲和雷祚在背后连声发出呼唤,他都再也没有回头。

【成见难消】

“什么,密之回来啦?”陈贞慧一把抓住余怀的胳臂,又惊又喜地问,“如今他在哪儿?什么时候回来的?”

这是在方以智回到南京之后第三天的上午,余怀到兵部衙门来找陈贞慧报信。没等进门,他就迫不及待地把消息向朋友说了,陈贞慧一听,竟在大街上忘情地叫出声来。

由于从昨天夜里起,本来起码要持续上大半个月的梅雨季节,出乎意料地提前结束了。云满布的天空,仿佛来了一把无形的扫帚,转眼之间就给打扫得干干净净。隐没了多日的太,重新露出脸来。如今迎着人们的眼睛,那积水未干的街道,那高墙后面的各种树木,以及房屋顶上的鸱吻和瓦顶,正在五月的晴空下一齐愉快地闪着光,树丛深处听得见有鹧鸪在叫。

“密之是初五到的。”余怀回答,“眼下暂且借寓在李十的寒秀斋里。弟见过他之后,便即时过来告知兄。可兄这贵衙的门槛也太高了!前日、昨日弟都来过,可门公硬说兄不在,死活不给通传,害得弟为这事差点儿没把两条跑断!”

“哦,这可真是太有劳兄了!”陈贞慧连忙拱手道歉,“不过,也别怪门公。这两日,弟确实不在衙里,一天到晚跟着史公满城地跑,又是拜客,又是上清议堂去会议。兄可知道,监国命阁从速草拟新政哩!史公又是极认真的人,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所以跟着他,就别指望清闲得了!”陈贞慧嘴上诉着苦,可是看得出来,对于眼前这种际遇,他颇为满意与自得。

余怀眨眨眼睛,不无羡慕地说:“这一次,没想到史公还能当上了首辅。兄这个幕宾,可算是真的当着了!”

陈贞慧摇摇手,神情一变而为严肃:“像这种幕宾,好处是捞不着的,但得一申报效社稷的夙愿,也总算忙得其所就是——咦,方密之是怎么逃回来的,兄可还没说哩!他是单身一人,还是连家眷也带回来了?”

余怀收回目光,苦笑一声,说:“他么,是单身一人,家眷都丢在北京了!不过,这事说来话长,先找个处所,再坐下谈。”

“哦,好的,那么就请……哎,算了,我们不如这就去访密之,边走边谈,把朝宗也叫出来,一道去!”陈贞慧显得兴致勃勃,而且有点急不可待。

“什么,朝宗也在这里?怪不得这两日弟去找他,却颠倒找不着,连房东也不知他上哪儿去了,却原来——”

“啊哈!兄原来还不知,皆因都察院的副宪张大人新点了太宰,朝宗已夤缘进了吏部,如今也做起了幕宾。他倒干净,连行李也不搬就住了进去——这不,就在前头那个门,兄且稍候,待弟去叫他出来!”

说完,陈贞慧就紧赶几步,径自到吏部的门上去交涉。看来,这一带的衙门他已经走得相当熟稔,片刻之后,果然把侯方域带了回来。

“既然如此,那么我等如今便去访他好了!”大约陈贞慧已经把情况说了,所以侯方域一边同余怀行礼,一边首先表示同意。然后又转向陈贞慧:“其实,兄即使不来,弟也要去找兄的。近日听到些动静,真是岂有此理!”

“噢,什么动静?”陈贞慧诧异地问。

侯方域把手一摆:“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走吧,待会儿再说,如今且听听方密之是怎么逃回来的。可别说,只怕还真不容易哩——淡心,是么?”

余怀点点头。于是,三个朋友便转过身,沿着两边都是高大门墙的狭长而宁静的街道,并肩向南走去。一路上,余怀开始把三天前,他如何得到方以智捎来的信息,如何冒雨赶到寒秀斋,以及见到方以智后彼此交谈的情形,从头到尾向两位朋友叙述了一遍。当说到“流贼”入踞北京后,对殉国的崇祯帝后,以及明朝的文武百官所施加的种种侮辱,特别是禁止送葬、严刑追饷等种种“暴行”时,三位朋友都不禁怒火中烧,咬牙切齿;而当说到方以智弃妇抛儿,一路上历尽磨难,靠着行乞讨饭,才侥幸回到南京时,大家又免不了嗟讶感叹,无限同情。末了,当得知方以智在包港曾巧遇挈家逃难的冒襄,陈、侯二人都立即关切地追问起冒襄的近况和打算,并无可奈何地谈起:在社友当中,偏偏就数冒襄的婆婆事儿最多,不是纠缠于儿女私情,就是困扰于家庭杂务,老是撕扯不开。偏生也就是他才受得了,要换了别人只怕谁都吃不消……就这样,三位朋友走着谈着,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大中桥。

位于皇城西南角外的大中桥,是沟通城东和城西的一个主要道口,热闹熙攘的景况可想而知。也许是久雨初晴的缘故,如今从桥上穿梭而过的轿马行人固然络绎不绝,就连前些日子一度销声匿迹的大小游艇,也重新纷纷出动,沿岸招徕生意,而且居然就有不少欣然登舟的士女游人。如果光瞧着他们那嬉笑自若、流连陶醉的样子,简直使人很难相信,仅仅在不久之前,他们还在经受着国破家亡的极度惊恐,而且直到目前为止,这座城市也仍然处于来自北方的巨大而可怕的威胁之中。

从大中桥到位于钞库街的旧院后门,还有不近的一段路。三位社友想尽快赶去,便在渡头临时雇了一只小船,吩咐艄公加把劲,快点摇到下游去。

“朝宗,如今该轮到你说了,到底出了什么岂有此理的事,可是社里的吗?”等大家在舱坐定之后,陈贞慧换了话题,问道。以他目前在社的处境和地位,对于侯方域见面时所提到的“动静”,显然比余怀更为敏感和关注。

侯方域点点头:“叫兄猜着了,正是社里的——那位老儿又在捣鬼了!”

“噢?”

“不过,他没有亲自出马,却支派顾子方四出游说,无非一口咬定《留都防乱公揭》是出自他之手。还说此事早已尽人皆知,兄亦向无异议,如今忽造新说,乃系意欲混淆视听,夺功反诬,败坏他在社的名声,以便取而代之。因此,他也绝不退让,定要与兄相争到底,并要社友们为他主持公道,如此等等。闻得这两日,顾子方把朗三、尔公、昆铜、硕人他们全都找遍了,只不知可曾找过淡心没有?”

余怀正在那里转着眼珠子,他乖巧地一笑,说:“大约他知道弟历来是不管闲事的,所以倒没来。”话虽然这么说,但对事态的发展显然也感到不安,所以他随即就转过脸去,窥伺着陈贞慧的反应。

陈贞慧却没有特别吃惊和激动。大抵是因为五月初一那天在畅好居酒楼上,侯方域已经对他说到过类似的事。他哼了一声,说:“此公也未免太心虚胆怯了!就算社有此一说,草拟公揭的是我而不是他,莫非他就会因此立足不稳,我就能取而代之?他竟为此事与我大动干戈,岂非太无气量,适足以自曝其心中有鬼。”

“他本来就是心中有鬼!”侯方域鄙夷地说,“不过,如今他可是调兵遣将地打上门来了,兄打算何以应之?”

“何以应之?不管他!”陈贞慧断然把手一挥,“眼下社稷存亡,已是间不容发!有多少大事须得我辈全力以赴,哪里有闲工夫同他纠缠那个!”

“不管他?这可不行。除非兄即时向史公辞职,搬出兵部,并让弟等也全都不再当什么幕宾,或许还能讨得宽恕,否则兄今后休想安生太平!”

陈贞慧微微一怔:“不当幕宾?这与他又有何相干?”

“怎么没有?人家在官场可是广有联络,以往社里有事要办,大半离不了他。如今兄让社友们纷纷入幕,而且又欲总揽其事,岂非明摆着要敲掉人家混饭的家什?他又怎能与你善罢甘休!”

大约事前没想到这一层,陈贞慧一下子给说呆住了。渐渐地,一种混杂着冤苦、气急与愤激的表情,从他那张宽阔的脸上,愈来愈清晰地呈现出来。忽然,他把舱中的小桌子一拍,怒火中烧地大声说:“眼下都到什么当口了,他还一门心思算计这个!他到底还有没有心肝,算不算君子!”

侯方域始终保持着平静。他淡然一笑,说:“兄又何必动气,莫非在社里他周老头儿还能一手遮天不成?他要大动干戈,就动好了!我倒想瞧瞧,究竟谁斗得过谁?哼,他还敢咬定公揭是他草拟的呢,那么就让他把社友都召来,公开对质,到时只要吴次尾一出面作证,就立时管教他当场出丑!”

前些天,陈贞慧曾私下向侯方域透露过,当年他把公揭草拟出来之后,曾经交给吴应箕过目,并且是两人一起商量改定的。因此,侯方域大约觉得有恃无恐。

陈贞慧却把头一摇,悻悻地说:“别指望次尾会出面作证!他是个天马行空的人,历来不管这种‘俗事’!况且他同周仲驭又一向气味相投,号称莫逆,你让他作证,闹不好,他当场给你来个‘不知道’,你反而下不了台!”

听他这么一说,侯方域也没有了主意。有片刻工夫,船舱里沉寂下来,只有后梢那“鸦扎”的橹声,随着船身的摆动,一声接一声地响得分明。而船舷旁那潺湲而过的流水,受着耀眼的光照射,向灰布篷顶勾画出无数闪烁跃动的虚幻波影,更增加了人心中的烦乱……

终于,陈贞慧抬起头来。看样子,他已经把情绪控制住了。

“既然如此,那么算了!他不就是生怕《留都防乱公揭》那份功劳,挂不到他头上吗?如今我就让给他!”看见侯方域嘴巴一动,现出气急的样子,他把手一摇,止住对方,然后五指收拢,捏成一个拳头,朝桌上重重一敲,斩钉截铁地说:“可是,入幕的社友,一个也不能退出!这事不止关乎社局,抑且关乎国运,绝无退让的余地!”

侯方域眨眨眼睛,争辩地说:“可是……”

“兄不必再说了!”陈贞慧不耐烦地打断他,“弟意已决,过几日,弟就约齐社友去面见仲驭,当场声明公揭是他草拟的,让他从此放心就是!”

说完,仿佛想起什么,他又转向余怀,郑重地叮嘱说:“此事关涉重大,尚祈兄深秘之!”

【史马易位】

由于周镳竟然置改革朝政的大计于不顾,坚持排斥陈贞慧,黄宗羲同老头儿明显地疏远了。另外,在这件事情上,顾杲本来与他一样,并不认为周镳的做法是对的,仅仅碍于情面,便屈从对方的意志,也使黄宗羲十分反感,无形之中,两个朋友也变得隔膜起来。

这种局面维持了十天。黄宗羲固然没有到上房去过,周镳也似乎对他失去了兴趣,既不再召唤他,也不派仆人过来探视。倒是有几次,顾杲像是憋不住,迟迟疑疑地踅进西厢来,但看见黄宗羲紧绷着脸,对他不理不睬,也就把到了嘴边的话又缩了回去,转过身,径自为周镳分派的差事忙碌去了。

面对这种别扭的局面,黄宗羲感到再也不能在宅子里住下去了。虽然周镳不曾下逐客令,但是黄宗羲却觉得,仅仅冲着耐心等待了这些天,对方仍旧毫无回心转意的表示,自己也应当断然迁出。“是的,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你们是这样的一种人,那么,我黄某即便再穷、手头再拮据,也决不再受你们的恩惠!不能让世人把我看成是一个没有骨气、降格以求的人!”这么下定决心之后,到了五月十六日,他便带着黄安早早出门,上三山街去,打算看看能否在书坊中找到可供借宿的处所。

主仆二人走出了曲折清静的小巷,来到车水马龙的三山街上。就在昨天,以监国名义执政的福王,在文武臣的一再“劝进”下,已经结束了半个月的过渡期,在紫禁城的武英殿上正式登基,成为明朝的第十八代皇帝,并宣布从明年开始,将年号改为“弘光”。这对于相隔二百二十余年之后,再度处在“辇毂之下”的南京臣民来说,自然又是一件众口哄传的大事。虽然隆重的登基大典已经举行过,而且由于二十七天的国丧期尚未结束,民间也不举行庆祝活动,但热烈和兴奋的迹象仍旧随处可见。譬如:与前一阵子相比,市面上显得更加熙攘繁忙了,人们的表情也变得更加镇定和自信。一度在大街小巷里日夜巡逻的武装官兵,已经明显地减少;而作为南京一景的流民和乞丐,在东躲西藏地蛰伏了一个多月之后,又开始成结队地重新出动。不过,最吸引人们关注的,还是在各大城门以及主要街衢上贴出的“皇榜”,那上面一列出了二十五款新颁的“国政”,其中包括大赦天下罪人,废除苛捐杂税,大力起用有用人才,给各级官员加官晋爵,以及奖励开荒、放宽贸易等等,看起来,确实让人感到新朝廷颇有一番与民更始,振作有为的劲头和气象。

“不错,这二十五款新政,同五月初一在畅好居酒楼上,陈定生给我们看过的那二十款新政的草稿,有好些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么说,他在史道邻那里果真是颇受信用,而且已经有声有地施展起来了!”黄宗羲一边从围观皇榜的人丛中挤出来,一边兴奋而又不安地想。由于发现尽管在拥立新君的较量中遭到挫折,但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派人士仍旧牢牢地控制着局势,在重大的决策当中,并未受到异己势力的左右和干扰,黄宗羲对于陈贞慧的信服和对于周镳的不满,在这一刻里变得更加分明了。“哼,我早就料到,上一次拥立潞藩和桂藩,是理不直气不壮,史道邻也无可奈何。这一次他哪怕再笨,也不至于重蹈覆辙,再让马瑶草轻易得逞!周仲驭那种预测,不过是对陈定生心怀私怨,故作危言罢了!”

由于愈益坚信自己的抉择是正确的,现在,黄宗羲脚步轻快地往前走,心中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渴望。他想到:北京的不幸陷落固然是一场奇祸惨变,但长期以来,朝廷所形成的那一种因循苟且的死硬格局,也因此被彻底打破了。今后,南京的新朝廷在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派大臣主持下,沿着已经开始了的这条路子走下去,革除积弊,更新朝政,很可能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同时必定会更加获得江南士民的支持和拥戴。那么,重新开创大明中兴,也应当是可以实现的。“哎,真没想到,这些年来,我梦寐以求的一天,竟然会是这样子到来!”黄宗羲既欣幸又痛惜地想,“只是,我前一阵子被周仲驭拖着,老是犹豫不决,结果社友们都已经纷纷入幕为宾,我却远远落到了后头!不,一旦有了住处,我就去找陈定生!赶快去找陈定生……”

“大爷,瞧,书坊!”黄安的声音从身后传了过来。

黄宗羲怔了一下,顺着仆人的指点望去,发现前边不远,果然有一爿书坊。“嗯,虽说门面浅窄了些,但只要能住下就成。”他想,于是停下来,对仆人说:

“你去,到坊里问一问,看他们可要请人选批文章不要?若要时,就再问问他们批一部给多少银子,包不包食宿?问明白了,回来告诉我。”

说完,看见黄安眨巴着圆眼睛,现出胆怯的样子,他就把脚一跺,不耐烦地催促说:“快去,去呀!”

等仆人犹犹疑疑地移动脚步,黄宗羲这才转过身,径自走到附近一间卖扇子的店铺跟前,一边倒背着手,装作浏览架子上的货,一边等候仆人来回话。只不过,由于心情迫切,虽然店主人立即过来兜揽生意,并且殷勤地把那些本地产的、四川产的、广东产的扇子,一把接一把地摆到他的面前,黄宗羲却全无兴趣,只管不停地转过脸,一次又一次地朝书坊那边张望……

终于,黄安回来了。

“怎么样?”黄宗羲连忙抛下扇子,跟着仆人走出外面来,急急地问。

黄安摇摇头:“他们说不请。”

“不请?为什么?”

“那掌柜说他们坊中的选文,向例是包给什么恽相公、陆相公的。纵然这两位相公不来,也还有相熟的什么许相公、李相公等着,而且前几日已经来问过了。他们尚且轮不上,所以大爷就更加不用指望了。”

黄宗羲“嗯”了一声。满怀热望,却碰了个冷钉子,这使他多少有点失望,也有点不快——说实在的,他一向瞧不起八股文,平日里也是为着应考,才不得已跟着写一点。至于选批“程墨”“房稿”一类的活计,虽然像吴应箕、张自烈等社友都做得挺起劲,并因此在士林中名声大起,黄宗羲却压根儿不感兴趣。这一次,要不是急于找到一个能解决食宿的新窝,他也未必会巴巴地主动上门。“哼,什么了不得的书坊,瞧那门浅户窄的样子,就不是个会发达的。不肯请,我还不想屈就呢!”他不服气地想,于是领着仆人继续往前打听。不过经此一遭,黄宗羲更加不想先行出面了,每一次,都照例支派黄安去打头阵,自己则在远处等着。然而,那些书坊像是串通好了似的,一连打听了五六家,得到的答复不是已经预约了人,就是存货尚多,今年不打算开选了。弄得黄宗羲又气又急,一个劲儿地责骂黄安没用,说带上这样的仆人出门,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连这么个事都办不好!最后,把黄安急了,苦着脸申辩说:

“大爷,你以为这差事是好做的么?人家见了小人这一身打扮,又不是本地口音,先自拉长了脸,理不理的,没准儿还以为小人是装着幌子骗饭吃的呢!大爷又不肯露脸,可叫小人怎么办?”

由于被戳中心病,黄宗羲的脸蓦地红了,“什么?”他怒声说,“我不肯出面?我是让你学会办事!好,我这就去说给你瞧,看他们可敢不理我!”

说完,他把心一横,咚咚咚地迈开大步,径直朝黄安最后打交道的那所书坊走去。

这是一所不大不小的书坊,规模和格局同吴应箕借寓的蔡益所书坊差不多,门上悬着一个“惠来堂”的牌子,柜台后面坐着一个店主模样的中年汉子,看见来了客人,他那张长着几黄胡子的胖脸上就堆起了殷勤的笑容,而且离开了椅子。

“啊,不知相公光临,失迎了!”他行着礼说,“请——请坐。”

等黄宗羲坐到椅子上之后,他又毕恭毕敬地问:“不敢请教相公高姓?”

“嗯,小生姓黄,是浙江余姚人。不知店家怎生称呼?”

“不敢,小老贱姓张,排行第六,相公只叫张六便是。”

“原来是张老爸,幸会!”黄宗羲拱一拱手。

“啊,不敢,幸会幸会!”张六忙不迭再度行礼。随即,一边吩咐小厮“奉茶”,一边试探地问:“不知黄相公光临,有何吩咐?小店虽则门面浅窄,不过也还藏得有几部好书。如果……”

黄宗羲把手一摆:“小生今日来此,非为买书,乃是意欲请问,宝号可打算聘人选批制艺时文?小生愿主其事。”

那店主满心指望着能招揽到一宗买卖,听黄宗羲这么一说,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这当儿,黄安已经跟了进来,也使他似乎记起了什么。于是,转了一下眼珠子之后,他便“哦”了一声,赔笑说:

“黄相公文名素著,小老心仪已久,今日肯惠然下顾,小店正是求之不得。唯是不巧得很,小店的选文,历来包与国子监的陈相公,除非陈相公有事不能来,否则小老实不敢背约另聘,现今陈相公已来小店开选,所以……”

一听对方又搬出这种理由,黄宗羲心中早已不耐烦。而且他还十分怀疑这些都是托词,未必实有其事。不过,为着不至于一下子把事情谈崩,他仍旧耐着子,说:

“小生以往虽然不常在坊中走动,但留都的选家朋友,像贵池的吴次尾相公,江右的张尔公相公,与小生都是极相熟的。他们都知道小生,老爸不信,不妨向他们打听打听。”

为着谋求这么个小差事,竟不得不借助吴、张二人的名声来自高身价,黄宗羲再一次感到屈辱和可羞。

“噢,原来如此!”店主人扬起粗短的眉,惊奇地说,“吴相公和张相公在坊间可是大名鼎鼎,无人不识。相公与他们既是知交好友,那就一切都容易之极了!纵然小店本小力薄,既已请了陈相公,便实在不敢再有劳相公,不过相公只需寻着吴、张二位,别说是受聘于一家,便是受聘于十家,也只是一句话的面子罢了!哈哈!”

张六说的也许是实情,但在黄宗羲听来,却分明是在挖苦自己,这种感觉,又由于曾经对仆人夸口在先,而变得更加尖锐。

“胡说!”他一挺身站起来,怒冲冲地说,“我为何非得去找他们不可?我用不着去找他们!什么选家,了不得就是那么一回事。我黄宗羲自问绝不会输给他们!不信,你马上拿一部时文出来,我当场批给你看!你若挑得出纰漏,本相公马上就走;若是挑不出,你这坊里的选席,本相公就坐定了!啊?怎么样,你敢不敢?”

显然没有料到这位一心求职的书生还会这么大发脾气,张六一下子倒给吓住了,随后就妥协地摇着手,连声说:

“相公息怒,相公息怒!有话慢慢说,有话……”

“不,你拿出来,什么了不得的时文,你马上拿出来!”黄宗羲的声音提得更高,还激烈地做着手势,以至街上的行人也给惊动了,纷纷停下来,朝店里张望。

“哎,出了什么事?到底出了什么事?”一个急促的声音问。

“什么事,我让他——”黄宗羲大声回答,同时转过脸去。蓦地,他噎住了,因为他发现,发问的那个人,还有跟着他从书坊的里门走出来的几个儒生,不知为什么有点眼熟。

“哎呀,太冲兄,原来是你!”为首的那个高身量的儒生首先招呼说。

“……”

“弟是陈方策呀,兄莫非不认得了?”那人走前一步,热切地自我介绍说,一双剑眉下的眸子,在轮廓分明的脸上显得炯炯有神。

陈方策——南京国子监里的一名学生。此人平日于课业之余,还留心时事,喜好结交,遇事敢于出头,所以无形中便成了学生们的一个头儿。以往黄宗羲上国子监去访友,曾经与他见过,现在一经提醒,也就想起来了。

“不知适才仁兄何事动怒?莫非……”陈方策关心地问。

“这位黄、黄相公要……要见相公。”张六连忙顺水推舟地说,同时用袖子揩了揩额上渗出的汗珠子。

“要见小弟?”陈方策有点意外,但随即就似乎悟到了什么,马上拱着手,道歉说:“请仁兄息怒。这事怪不得张老爸,是小弟让他不要放人进来的,若早知黄兄见顾,自然要当别论!”

说完,他就侧转身,做出相让的手势:“那么,请!”

当认出对方是熟人之后,黄宗羲的火气已经失去了势头,同时意识到自己刚才有点过分。于是他皱起眉,默默地跟着陈方策往里走。

“……那么,贵社打算如何应变?”当他们走在天井里的时候,陈方策忽然转过脸来,神郑重地问。

“应变?什么应变?”黄宗羲抬起眼睛,疑惑地问。

“就是史大人的事。”

“史大人——兄是说史道邻?他有什么事?”

“咦,兄不是为这事来找弟的么?”陈方策站住脚,颇感错愕。看见黄宗羲摇摇头,一派茫然的样子,他才“哎”的一声,苦笑着说:“误会了,弟闹误会了!”

“可是……”

陈方策没有立即回答。他似乎拿不定主意,是否就在这里谈,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继续往里走的打算。

“原来兄还不知道,今日朝廷可是出了大事了!”这么说了一句之后,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突然发红了,以致不得不停顿一下,直到把激动的情绪控制住之后,才一五一十地说起来。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前些日子,一直留在凤等候朝廷任命的马士英,在接到关于阁名单的邸报,以及着令他继续留在江北督师的诏书之后,极为不满。他立即采取行动,一方面唆使正在扬州一带闹事的高杰,把十余万人马拉到长江北岸,沿江扎营,制造紧张空气;另一方面,他自己则借口入朝觐见,来到南京,公开扬言:他在外督师多年,已经感到“疲倦”,决意回到朝廷来任职,不想再走了。面对这种公然的讹诈,史可法为着避免冲突,竟然再一次作出重大让步,向弘光皇帝提出请求,表示愿意自行到江北去督师,而让马士英代替他在朝廷中的位置。结果,当即得到皇帝的允准。今天,史可法已经正式搬出阁,据说很快就要启程了。

“如此一来,”站在旁边的一位名叫卢谓的国子监生愤慨地插进来说,“岂不是成了秦桧在、李纲在外之局。大明的中兴还有什么指望,江南还有什么指望!”

“前些日子,听说就连司礼监的韩太监也说:‘史公安靖宁一,堪任居守;马瑶草弘才大略,堪任督师。’今上及诸臣俱以为然,是故才有前命。如今只为姓马的一句话,就遽变成议,岂非视国事为儿戏么!”另一位监生也帮腔说。

黄宗羲却像当头挨了一棒,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击呆了。是的,局面竟然变得这样快,这样容易!这是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实上,仅仅在小半天前,他对于当前的一切,还那样兴奋,那样激动;而对于未来,又是那样的雄心勃勃,满怀希望。可是转眼工夫,这一切就给无情地打碎了!眼下,黄宗羲的感觉,就像给人摘去了五脏六腑,腹间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渐渐地,他又觉得像是落进了一个巨大的骗局之中,被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冷酷而自私地耍弄了一番,然后如同一只渺小的虫豸似的,被毫不在意地抛到一边去。“啊,史道邻,又是史道邻!”在充满心头的一片混乱中,他分明听见一个怨愤激动的声音在高喊。虽然陈方策在旁边慷慨激昂地表示,为了阻止史可法离去,他们已经决意联络南京的缙绅及士子,联名上书,向朝廷拼死一争,但是黄宗羲根本没有听见,只猛地旋过身,昏头昏脑地向外走去。

【学子请愿】

史可法突然决定自请出守淮扬,使黄宗羲的满腔热望再度归于破灭,同时,也给复社的社友们造成极大的冲击。侯方域、梅朗中、张自烈、沈士柱、左国棅等人,由于在各部衙门里充当幕僚,甚至在更早一点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消息。只是,当他们气急败坏地赶到兵部衙门,围着陈贞慧,询问该怎么办时,就连一向沉着稳重的这位头儿也忧心如焚,乱了方寸,末了,只表示要竭尽全力地进谏,以促使史可法改变主意。他还与社友们约定,于五月十七日——也就是黄宗羲同陈方策在书坊里谈话的第二天上午,到洪武门外的茶社去集中,看结果如何,再作计议。

现在,已经到了约定的时间。从辰刻开始,社友们就陆续来到茶社里,在靠窗的地方占了一张桌子,叫了两壶“尖”,几样果品,一边喝着,一边等候。由于估计到事情不会太顺利,他们还特地把吴应箕和余怀也招了来,以便到时一道参与计议。谁知大家心神不定地守候了大半个时辰,不但不见陈贞慧前来露面,就连自告奋勇前去催请的侯方域,也失去了踪影,社友们就不由得愈来愈焦急不安了。

“哎,到底是怎么回事?定生怎么还不来?”梅朗中一边伸着脖子朝窗外张望,一边神情懊丧地说,“莫非史道邻已经出都,把他也带走了不成?”

“这倒不至于,”张自烈摇摇头,“史公出都之时,须得向皇上公行陛辞之礼,百官也须齐集城外替他‘郊饯’,岂有一声不响就走了之理!”

“哼,也难说。如今马瑶草已跑回留都,江北诸镇成了无头之蛇。若是流贼南下,军情紧急,史公便只有星夜赴任了!岂不闻兵法有云……”沈士柱提出他的见解,而且照例忘不了引用兵书,只是对于这种情况,兵书上到底有什么相应的说法,他却似乎一时想不起来,所以只管一个劲儿眨着眼睛,却没有了下文。

幸而左国棅接了上来:“江北军情紧急,事先岂能全无声响?况且,定生即使跟着走了,又岂能不给我们留个口信?”

听他这么一问,沈士柱立即又神气起来:“哎,老兄这就是外行了!”他把手一挥,说,“军机大事,岂能轻易泄露?岂不闻‘形人而我无形’乎?即使是定生,到了此时此际,只怕也不敢给我们留什么口信哩!”

余怀摇摇头:“弟倒是想着,这两日留都上下,众议沸腾,都是争的史公赴淮扬督师的事。说不定马瑶草之流怕史公逗留一久,难免夜长梦多,又弄个什么诈的法儿,从速把他悄悄儿打发了出都也未可知!”

冲着这一阵子,弘光皇帝对马士英明显偏护,余怀的顾虑自然不无道理。大家顿时又焦急起来。

“若、若是这等,我们岂不是白、白等一场?”梅朗中结结巴巴地问。

“是呀,”左国棅也接了上来,“既然如此,我们还坐在这儿干什么?”

“对,不等了!”“算了,走吧,走!”更多的人哄然附和。

然而,没等他们站起来,就听见桌子被“砰”地拍了一下,接着,响起了吴应箕冷峻的声音:

“你们全都是瞎猜!瞎猜,懂吗?”他重复地呵斥说。到底为何是瞎猜,他似乎并不打算解释,但是那霍霍扫射着的目光,已经足以使社友们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不再作声了。

“那么,”大家闷闷地喝了一会子茶之后,终于又有人开口了,那是安静不下来的沈士柱,“史公纵然此刻尚未离京,可毕竟是要离京的——要是朝廷不肯收回成命的话。那么到时定生可怎么办?是跟着史公一道走,还是留下来?要是他也走了,丢下我们怎么办?这幕僚还当下去不当下去?”

“哼,其实,就算定生留下不走,我们这份幕僚的差事,也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左国棅垂头丧气地说。

“噢?”

“你不想想,以往我留都是史公主持大计,定生又在他的幕中,凡事都领着头,我们才能互为呼应。如今换了马瑶草,定生自然不能再依附于他,一旦这幕中没有定生居中策应,我们留着又有什么用!”

的确,陈贞慧那个借助“入幕”来影响朝政的设想,是建立在东林派当权的基础上的。现在史可法一走,将来朝廷的大权,势必落到马士英之流的手中,那么“入幕”的办法还能不能起作用,确实值得怀疑。所以,听左国棅这么一说,大家那本来已经烦躁不安的心情,又增添了一重沮丧。

“次尾兄,旁观者清,兄倒说说,我们该怎么办?”由于这伙人中,目前只有吴应箕和余怀一直没有入幕为宾,梅朗中只好转向他求救了。

吴应箕却不说话,只是冷着脸,不住地捋着刺猬似的胡子,半晌,才闷声闷气地说:

“若是当不下去,那就不当!退出来,依旧做我们的旧行当——管领清议!”

“对!”沈士柱马上表示响应,“前几日顾子方就曾访过弟,也是说的这话,还说周仲驭料定,朝廷如此安置马瑶草,必生变故。弟当时还不信,如今果然被他料着了!”

“周仲驭当初就不以我们入幕为然,这不,全给他说中了!”左国棅也表示附和,“可是定生偏不听,结果闹成今日这种局面!”

当初商议入幕时,左国棅表现得十分起劲,入幕也几乎是最早的,如今他却把那些都忘了。也许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张自烈的反感,他把茶杯往桌上一放,说:

“兄也休要责怪定生!入幕为宾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许多事情我们都能知道,不像以往那样,老给蒙在鼓里,即便定生当不成了,我们还可以当下去。史公走了,朝中也还有高公、姜公他们,马瑶草未必就能一手遮天,况且……”

他本来还要说下去,忽然窗外“哄”的一声,动起来,好几个声音在叫:

“咦,看,快看!”“奇怪,那是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大家不由得一怔,连忙转脸望去,发现不知为什么,街上的行人纷纷停住了脚步,正一边往两旁让开,一边朝南边伸长了脖子。大家不觉好奇起来,纷纷站起身,挤到窗前,这一下,才看明白了。原来,从街南的方向正走过来一队儒生,大约有二三十人之多,一个个神凝重,步履庄严。为首的一个,手中捧着个黑漆盘子,盘子里盛着一份奏折之类的东西。在他们的后面,还吵吵嚷嚷地跟着好些市民模样的人,其中也有一些方巾儒服的士子。如果说,前头的儒生们都庄严地保持着沉默的话,那么,后面那些临时加入的却显得神情亢奋,一边挥舞着胳臂,一边大声诉说着。社友们隔着窗子,加上前面还有好些看热闹的路人挡着,一时也闹不清他们在说什么。直到队伍经过窗前时,才听见其中有人慷慨激昂地大声说:

“为何夺我史公?”“还我史公!”

“咦,莫非他们是到通政司去,上书挽留史公不成?”由于这儿离洪武门的部院衙门已经不远,所以余怀首先作出猜测。

“嗯,前头那些人,像都是国子监的生员。捧盘子的那个,名叫陈方策,是他们的一个头儿,平日也算得上敢说敢为!”有人介绍说,听声音像是张自烈。

“瞧这阵仗,响应他们的人还不少。说不定,他们这一闹,真能把史公留下来也未可知。”左国棅喃喃地说,似乎重新生出了希望。

然而,不知道是不以为然,还是别的缘故,他的说法没有引起社友们的应和,大家只默默地望着窗外的热烈情景,显出各怀心事的样子。

终于,梅朗中不自在地扭动了一下脖子,懊丧地说:“这管领清议,本是我复社分之事,谁知事到临头,反而让国子监的人占了先筹去!”

这随口而出的一句话,戳破了彼此试图隐瞒的心事,社友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脸不由得变了。的确,作为复社的成员,大家一向引以为自豪的,是长期以来,无论在江南还是留都,他们都属于最敢出头说话,最具号召力,最有影响的一,谁也不能相匹敌。可是,眼下的情形却是: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已经行动起来,而自己一班人却依旧守在茶社里,毫无作为。正是这种反常的对比,使大家的自尊心仿佛受到了嘲笑和侮辱似的,这大半天里所积存的烦闷和焦躁,一下子膨胀起来,终于再度爆发了。

“算了!”沈士柱首先把桌子“砰”地一拍,大声说,“还等什么?干脆,我们也上通政司去!”

“对,走呀,走!”梅朗中和余怀也齐声附和。

这一次,连吴应箕也不再阻拦。于是大家纷纷转过身,络绎向外走去。剩下张自烈还在犹豫,但看见大家全都要走,也终于默默地跟在后面。

他们刚刚走出门外,忽然意外地看见,一早就去催请陈贞慧却久久不见回来的侯方域,正穿过拥挤的人,急急地朝茶社走来。

“咦,兄等要往哪儿去?”侯方域一边擦着额上的汗,一边诧异地问。

沈士柱哼了一声,反问:“这老半天的,你到底上哪儿去了?定生呢?”

侯方域摇摇头:“他因有要紧的事,这会儿还来不了。”

“有要紧的事?那么我们——”

“哎,兄别急!”侯方域做了个阻止的手势,随即压低声音,神严峻地说:“定生因向史公进谏无效,决意另想办法。眼下,他已经求见姜阁老去了——哎,此处非说话之所,还是先返回里间去,再与兄等细谈!”

【求助太监】

侯方域没有说谎,陈贞慧确实是到了姜曰广的府上。作为把全部希望和心血都寄托在史可法身上的一位复社头儿,陈贞慧自然十分明白眼前事态的严重,十分明白一旦让居心叵测的马士英取代了史可法的位置,朝廷将会变成怎样一种局面,自己又将落到怎样一种处境!他从姜曰广那里得知,要阻止马士英入朝掌政,办法只有两个,一是通过发动朝臣同弹劾,把他攻倒。但鉴于马士英有定策拥立之功,颇得皇上信赖,至少在目前,这是办不到的。那么就剩下另一个办法,即尽一切可能把史可法挽留住,造成庐凤总督无人接任的局面,使马士英回不来。眼下姜曰广就是采取后一个办法。他凭借通政司和六科对皇帝的诏命有驳封和复奏之权,已经暗中通知通政司使刘士祯就史可法的新任命进行复奏,以拖延时间;同时支持国子监的太学生陈方策等人发动士民、上书反对,力图造成舆论声势,迫使皇帝收回成命。不过,仅仅这样做,姜曰广觉得还是没有成功的把握,因此又准备下了第三着棋——派人暗中同司礼监的韩赞周联络,设法取得位高权重的这位掌印太监的支持。

韩赞周本是南京的守备太监,由于在拥立新君期间,坚持主张由福王继位,所以事情成功之后,便被升任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这一职务,不但握有统管全部宦官的大权,更重要的是还有代皇帝管理外奏章和核准批复容的职责,比起只管草拟圣旨的阁阁员,实际上更有权势。不过,韩赞周的为人看来还算正派,也比较明白事理,对马士英那伙人也不是完全一边倒。明显的例子是,当初朝廷决定分工由史可法主持朝政,让马士英继任总督,就是韩赞周首先提出来的。现在事情发生了逆转,可以说连他也丢了面子。正因有这一层瓜葛,姜曰广才觉得不妨尝试利用一下。事实上,要是韩赞周肯在皇上跟前进言几句,成功的把握自然大得多。只是交结监,在名声上却不那么光彩。姜曰广固然不肯亲自出面,即使是指派别的官员去办,也难免招人侧目。因此,陈贞慧的主动来访,正好提供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经过姜曰广面授机宜,现在,陈贞慧已经把使命接受了下来。因为事情必须在极秘密的状态下进行,不能向社友们透露,所以陈贞慧从姜曰广的府中告辞出来之后,就径自回到寓所里。直到天黑,他才独自出门,乘着夜的掩护,来到位于西华门外的一条巷子里。事先,他已经打听清楚韩赞周私宅的方位,并且知道主人今晚要回来,所以还算顺利,把拜帖递进去不久,应门的小太监便传出话来,请他进去相见。

要说执行眼下这项秘密使命,陈贞慧的心中全无犹豫,那也不尽然。正如当时许多以正人君子自居的士人一样,他对于太监,心里始终存有一种鄙视和厌恶的心理,总觉得同他们打交道,是有失身份,更别说干这种遮遮掩掩的“勾当”了。不过,陈贞慧又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他很明白在政治场中角逐,利害的取舍,较之道义的恪守往往更为重要。“嗯,为着社稷的存亡、中兴的成败,也为着我的一番心血不致半途而废,就姑且忍耐这一次吧!”他默默在心中说服着自己。当看见应门的小太监扬着拜帖走出来时,陈贞慧马上从怀里掏出一两银子,塞了过去,同时把帖子重新收回来,这才定一定神,举步向里走去。

按照朝廷的制度,太监作为皇帝的近侍,除了奉派到外地执行使命的之外,一般都必须住在宫城里。但一些有财有势的太监头儿,在外面都置有私人宅第。据说当年的Yan头子魏忠贤,在北京的私宅就极其奢华富丽,几乎同皇宫没有两样。韩赞周的这所宅子,当然远不能同魏忠贤的相比。不过,光是凭借廊檐下、厢房里的灯烛之光粗略地环顾一下,陈贞慧也已经感到这宅子不止高大,而且必定相当幽深,建筑和布置也相当考究。“哼,再怎么着,这些Yan人宦竖,无非是皇上跟前的一名奴婢而已,居然也高堂华屋,比之士大夫之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可谓僭妄之至了!”他不无反感地想。不过,由于会见临近,心情也本能地紧张起来。他开始更集中地关注于自己的使命,并且产生出一种新的不安和期待。

在堂屋里等候了片刻之后,随着一阵平稳从容的脚步声,韩赞周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陈贞慧以往没有见过这位掌印太监。如今在明亮的烛光下,他发现站在面前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胖老头儿,梳理得纹丝不乱的鬓发已经明显地见白,光秃的下巴照例没有一根胡子,一张养尊处优的宽脸泛着红光,大而厚的嘴唇虽然照例地挂着微笑,但一双眯着的细长眼睛里,却分明地现出疑惑和探究的光。

由于感到自己的来意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加上彼此素不相识,为着减少转述的麻烦,陈贞慧在同对方行礼相见之后,没有多作寒暄,便从怀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封密信,双手递了过去:

“这是姜阁老命学生转呈左右的,请韩公过目。”

“噢?”韩赞周略感诧异地望了客人一眼,随即接了过去,“嗯,先生请坐!”他一边相让着,一边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开始拆信。

这封密信,还在姜曰广家里时,陈贞慧就已经看过。他知道,出于谨慎,姜曰广的信写得很简略,只把事件提了一下,至于具体陈述和说服的差事,要由陈贞慧本人承当起来。所以,从一开始,陈贞慧就十分留神主人的神反应,希望在开口之前,尽可能把对方的心思得透一点。不过,令他微感失望的是,虽然韩赞周显得十分认真,一封短短的信,举在眼前翻来覆去足足看了十遍八遍,可是脸上始终纹丝不动,连一点可以捕捉的痕迹都找不到。

终于,韩赞周慢慢地把信笺卷成一个小长条,沉思着伸向斗晶灯的罩子顶端。等火苗冒出来之后,他便不断地转动着,让信笺烧得更透一些,然后才丢进方几旁边的痰盂里,但仍旧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直到最后一点火光熄灭了,他才抬起头来,淡淡地说:

“嗯,此事怕不好办。”

“哦,姜阁老也正因此事棘手,才特地相烦韩公援手。”陈贞慧连忙拱着手,解释说。

韩赞周垂下眼睛,没有作声。

陈贞慧试探着又说:“姜阁老告知小生,当初以史公任首辅,以马公督师凤,乃是韩公首倡,朝野俱深赞得人,以为如此措置,不止江南可保,而且中兴有望,实为定国安邦之长策!”

“唔,这个倒是。”

“唯是未及半月,忽生此变,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盖史公安靖宁一,堪任居守;马公果敢能战,最宜督师。如今出史入马,只怕二公俱难展所长,一二大臣之出入本无足怪,其奈社稷安危何!”

韩赞周点点头:“这也是我当初说过的话。”

“所以,”看见对方应答得颇为爽快,陈贞慧热切起来,不由得提高了声音,“史公自请督师之消息一经传出,留都士民尽皆哗然,连日疏止此事者,数在非少,足见此举之失计,实乃有目见。”

“这个,本监也已经知道了。”

“因此之故,姜阁老特命小生致意韩公,愿韩公以社稷为念,鼎力持正,维护当初之定议,以慰天下之望!”

谈话一直进行到这里,都颇为顺利。虽然韩赞周开始时推托了一下,但当陈贞慧始终抓住当初那种人事安排的倡议之功,给对方一连戴了几顶高帽子之后,却显然打动了韩赞周,使老太监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答话的口气也越来越干脆。“哎,只要他能允诺在廷策应,事情就有九分把握!想不到这位韩老头儿,倒是个正直之人!”陈贞慧想。经过这片刻的接触,他对于太监的成见,竟不由自主有了改变,甚至产生出一种亲近之感。

“姜阁老既然以公事相托,本监自然是要尽力的。”韩赞周慢吞吞地说,“不过,以目前的情势而论,史公却是以离开留都为好。”

“……?”

“是的,他还是以离开为好。”

“为……为什么?”由于韩赞周忽然转了口风,陈贞慧吃了一惊。

“史公这一次自请督师,先生可知是为的什么?”

“那、那是马公坚欲回朝,淮扬无人督师,所以史公才决意相让。”

韩赞周摇摇头:“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啊?”

韩赞周没有马上说下去。他似乎有一点踌躇。不过,既然姜曰广如此寄望于他,并且派来了秘密使者,他想必觉得应该多少有所回报。而且陈贞慧刚才那一番奉承,也显然博得老太监的好感,所以,他到底还是压低声音,说:

“马瑶草今番入觐,已将史道邻当日致书于他,力言皇上‘七不可立’之事,密疏奏闻了!”

陈贞慧惊疑地睁大了眼睛,一时间窒住了,同时分明觉得心中紧缩了一下,随即急剧地搐动起来。他脊背开始发凉,手心也在冒汗。“啊,原来如此!原来姓马的不仅背信弃义,还下了这一记辣手!怪不得史公这么急急忙忙,跟谁也不商量,就自请出都。原来他是吃了一记闷棍,有苦说不出!”陈贞慧恍然想道,心中一下子变得乱糟糟的。事实上,作为臣子,别的一切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失去皇上的信任。没有皇帝的信任,哪怕你抱负再高,本事再强,也没有施展的可能。更何况,史可法当初那封“七不可立”的信,是直接攻击当今皇上的。那七条罪名,哪怕只有一条传到皇上的耳朵里,都足以使“龙颜”震怒,说不定还会招致杀身之祸。

“嗯,你们东林当初是打错了主意!”一个沉重而缓慢的声音响起。陈贞慧茫然抬起头,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韩赞周已经站起来,正慢慢地来回踱步。在烛光的映照下,他那巨大的影子也在忽前忽后地晃动着。“如今我才说吧,你们当初就不该放着今上不立,巴巴地打算去立什么潞王、桂王!须知祖宗之法,三百年来,俱在人心。你们东林仅以贵妃郑之故,便欲变乱祖宗之法,卒至进退失据,众心不附,至有今日之误!虽欲挽救,其奈马公之势已成,弄不好,朝廷之上,便有如水火相。唉,只怕从今而后,国家又要多事了!”

陈贞慧错愕地望着老太监。对方这么指责东林,使他感到既羞愧又气急。他打算分辩说:“当初东林主张立君以贤,并不是因为郑贵妃的缘故,而是为社稷存亡、中兴成败着想。”但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来,只喃喃地问:

“那么,那么真是没有办法了么?”

韩赞周摇摇头:“过得几时,瞧情形如何,或许还能想点办法,把史公再召回来。眼下已是难以转圜了!”

“还望韩公设法周旋!”陈贞慧低着头,恳求说。以他的身份和格,在受到对方指责后,还这样地求人,可以说是相当低声下气。事实上,以往他还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如果不是考虑到身负的使命实在过于重大,而眼前这个人,又是唯一可以起作用的关键人物,他早就拂袖而出了。

“不,这是办不到的!”韩赞周断然回答。

陈贞慧的脸孔涨红了。他紧皱着眉,有片刻工夫,几乎就要一挺身站起来。但是,他仍旧极力控制着自己,再一次恳求说:

“为社稷之故,尚祈韩公勉为其难!”

韩赞周望了他一眼,似乎被他的恳切求告所打动,但略一沉吟之后,仍旧摇摇头:“这一次是史道邻自己执意要走,只怕朝廷也未必留得住他。”

“啊,要是史公答应不走呢?”由于发现对方的口气有所松动,陈贞慧重新生出了希望。

韩赞周没有立即回答。他倒背着手,慢慢走了开去,随即重新站住,侧过身来,点点头说:

“嗯,到那时,再瞧着办吧!”

【布置拦街】

由于韩赞周许下了诺言,陈贞慧于绝望之余,总算看到了一线生机。不过他也知道,仅仅靠自己去劝说,已经无法使史可法回心转意。何况时势紧迫,也不允许再从容论理。所以,在姜曰广的默许下,他决定采取更加激烈的行动。那就是,在史可法启程出都之日,鼓动士民们拦街阻留,以造成轰动朝野的影响,迫使朝廷收回成命。当陈贞慧拿着这个计划,把社友们召集到蔡益所书坊去商量时,除了黄宗羲、顾杲没有到会之外,其余的人全都摩拳擦掌,表示赞成。当然,要实行这个计划,也并不那么容易。首先,在史可法出都时,行辕所经之处,必定要“净街”,文武百官届时也要到城外去举行“郊饯”仪式。那种场合照例戒备森严,一般士民难以接近。另外,据初步估计,南京城中能够鼓动起来,参与这个行动的缙绅士子,恐怕不会太多。如果人数过少,譬如说,只有四五十人,那就难以造成轰动朝野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陈贞慧断然决定:采取出钱雇用的办法,把城里的市井游民收罗起来,让他们到时跟在后面,以壮声势;而在此之前,则让他们回去传播史可法即将陛辞出都的消息,鼓动士民前往观看。至于如何冲破军士的封锁,实行拦街阻留的行动,陈贞慧也一一作了布置。为了便于统一指挥,他还决定在朝门外的横街,临时租用一幢房子,并让侯方域带着几个仆人,先搬进去住下,以掩人耳目。

这么商定了之后,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一切都按计划紧张地、秘密地进行着。其间,陈贞慧也曾到周镳家里,希望得到老头儿的支持,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这一行动。结果,却遭到拒绝。不过尽管如此,已经行动起来的这帮子社友,也许由于意识到肩负的使命非同寻常和关系重大,都表现得前所未有的齐心和服从,这使陈贞慧颇为满意。“哼,没有你周仲驭的援手,我陈某未必就办不成事。我偏要闹出一场轰轰烈烈的给你瞧瞧!”他强硬地、自傲地想。所以,当他在兵部衙门打探到,国子监生们的上书已经失败,史可法定于五月二十日陛辞出都之后,便立即通知社友们按计划开始行动。他自己则于当天清晨,径直赶到朝门外去。

现在,陈贞慧已经踏入作为指挥所的那幢临时租赁的房子。应门的小厮一见,立即过来行礼,并且禀告说:“侯相公在东厢里睡着,尚未起床。”陈贞慧点点头,于是斜穿过天井,向东厢走去。他刚走到门前,忽然帘子一掀,一个丫环模样的小女孩儿用手背着眼睛,另一只手提着一只马桶,冒冒失失跨了出来,要不是陈贞慧躲得快,就给撞上了。那小丫环见险些儿冲犯了客人,慌得把半个呵欠堵在嘴里,忙不迭转过身,连招呼也不敢打,拎着马桶飞快往斜刺里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陈贞慧皱起眉,问。

“哦,禀相公,侯相公昨夜着人上珠市招来一个姐儿,吃了半宿的酒,这会儿还未走呢!”应门的小厮垂着手回答。

陈贞慧怔了一下,随即“唔”了一声,不悦地想:“朝宗这人也真是的,都什么时候了,还这等模样!”不过也无可奈何。他只好摆一摆手,让小厮去催促侯方域起身,自己则退回来,上堂屋那边去等候。

为着避免引起里甲长和公差的注意,社友们事前曾商定,参与拦街行动的人员,今天只按预定地点分别集结待命,没有招呼和急事,一律不要上这儿来,所以眼下堂屋里空荡荡的,看不见一个人影,只有按平常式样摆设着的几张紫檀木方几和靠椅,在晨曦中发出朦胧的反光。由于时辰还早,估计社友们还未曾在指定地点聚齐,陈贞慧也不急于前去察看,便倒背着手,在屋子里独自踱起步来。

作为在复社年轻领袖中威信最高的一位,早在许多年以前,陈贞慧就抱着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志向,只是由于仕运欠佳,屡试不第,才使他未能获得更充分的施展。不久前,北京的迅速陷落和南京作为新都的崛起,使陈贞慧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场悲惨的祸变,但也是一个实现抱负的机会。他积极参与拥立新君的活动,毅然投到史可法的手下充任幕僚,以及鼓动社友们也这样做,可以说都围绕着这样一种期望和目的。没想到,当他经历了拥“潞”失败的挫折,顶住了来自周镳的反对和压力之后,又出现了史可法被迫自请离开朝廷的危机!这对于陈贞慧来说,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很明白,史可法的离去,不仅使朝廷失去一根擎天巨柱,也使他在政治上失去一个有力的倚靠。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以幕僚的身份干政的新格局,也将归于瓦解。所以,陈贞慧才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设法把史可法挽留下来。但是,这样做是否真有成功的把握?说实在话,连陈贞慧自己心中也没有底。“啊,要是闹不好,出了大乱子,可怎么办?固然,眼下不比天启年间魏忠贤篡政专权的时候,朝廷为着稳定民心,估计未必就敢把我们怎么样。但是堂堂留都,辇毂之下,法纪森严,只怕也不会轻易置之不问。万一情激愤,伤及人命,就更加糟糕,起码也要将倡导者逮拿问罪,那么,头一个自然是我!”这么一想,陈贞慧的脊背就不由得起了一道寒意,心中也微微发起抖来……

“橐、橐、橐”,一阵脚步声从天井中传了过来,陈贞慧辨出那是侯方域。他转过脸去,等待着,但原来的思路依然在向前延伸。

“可是,国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朝廷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还有什么好怕的!如果不拼死把史公留下,让马瑶草入朝秉政,江南迟早都要亡于流贼之手!与其到时作为一个亡国难民,像卑贱的草芥一样默默无闻地给碾碎、埋没,倒不如眼下轰轰烈烈地干一场。即使为此而坐牢、殒身,还能博得个流芳后世,不枉此生!”

由于在成败得失之间权衡清楚了自己应处的位置,陈贞慧重新镇定下来,甚至变得更加坚执、雄强,义无反顾。于是,他迎着已经来到面前的侯方域,略一拱手,就当不知道对方夜来的行为似的,关注地问起头一天所交代的几件事,以及左邻右舍近日的动静。

“这两日弟一直小心在意,不露破绽,是以左邻右舍倒未见有何相疑之意。”侯方域回答说,“另外弟已使钱买通左近几条街的坊丁,让他们净街时休要锁上栅门,以便史公的行辕来时,我辈便可冲出阻拦。至于那等闲汉泼皮,昨日弟亦将他们的几个头儿召来,当面吩咐明白。他们俱已应承,今日必定各率徒众,前来助阵……”

“那么次尾、朗三他们的聚脚之处如何,可都查点过了么?”陈贞慧不放心地问。

“俱查点过了,并无变更。”

陈贞慧侧着头想了一想,觉得没有什么要问了,于是点点头说:“如此甚好,那么兄就依旧留在此间,照应打点。弟这便过去,瞧瞧次尾他们的情形如何。”

当侯方域应诺着,陪着他走向门口时,他又回头叮嘱说:“兄在此间,须严饬手下,不可胡乱走动,免得走漏风声。切切!”

【节外生枝】

门是南京城东面的主要城门。出了城往东,有官道通往句容、丹。官道两旁,鳞次栉比的房舍和店铺从城墙下伸展开去。这会儿天已经大亮,街道上变得热闹起来。那些赶着运往城中出售的柴挑子、菜担子络绎不绝。跑闲、寻活计的人们也开始出没转悠。一口猪被倒攒了四蹄,由两名壮的汉子扛着,吭唷吭唷地走过去了;两辆满载木炭的牛车吱呀吱呀地慢腾腾往前赶,忽然被人叫住,于是临时停下来,开始讨价还价……

陈贞慧来到巷子的出口,先站住脚,朝西头那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望了一望,发现那边景况如常,还没有什么特别的动静,便把视线移向街道上的行人。因为侯方域刚才说过,那些闲汉泼皮的头儿已经再度保证,要率领手下的徒众前来助阵,所以这会儿他想证实一下,那些人到底来了没有?不过,这其实又是很难识别的。虽然眼下确有一些闲汉模样的人在游逛,但陈贞慧却无从断定。“嗯,那几个头儿倒是颇讲信义的,既然收下了银子,大约不至于作假诓骗!”这么安慰了自己之后,他就收回视线,斜穿过大街,向对面的一条巷子走去。

这是一条竹器行业聚集的巷子。一眼望去,巷道旁、屋墙边,成捆成捆地排放着许多粗细不等的竹;一股竹行所特有的腥湿气味在空中浮荡。离巷口不远,有一个小小的茶社。那便是社友们预先包下的聚集之所。现在,陈贞慧已经踏进门里,同时听见梅朗中兴冲冲的声音在说:

“列位,那马瑶草本是先朝罪臣,直到二年前靠阮胡子花了银子,买通周延儒的门道,才得以复官起用。他何德何能,竟欲取我史公而代之,真乃狂妄之极。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错!”另一个声音接了上来,那是参与上书朝廷的国子监学生卢谓,“这次今上承接大统,本系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致。他马瑶草却贪天之功为己功,昂昂然以翊戴元勋自命,真不识人间有羞耻事!如今又……”他正要说下去,忽然看见陈贞慧来到身边,就顿住了。

陈贞慧先朝梅、卢二人点点头,又四面打量了一下。他发现,不大的茶社,挨挨挤挤,少说也坐了一二十人,都是些方巾儒服的缙绅士子,正一边喝茶,一边静静听梅、卢二人说话。看见陈贞慧来了,其中那些认识的便纷纷站起身,亲热地招呼起来。

陈贞慧客气地回着礼,并同尚未认识的那些人一一互通了姓名,照例说了“久仰”之类的话。接着,他向梅朗中问了一下情形,得知人已经到得差不多,而且大家情绪十分高昂,决心拼着身家命不顾,也一定要把史可法挽留下来,陈贞慧心中十分感动。事实上,此时此刻,恐怕也只有他才深切知道,由于这种慨然许诺,大家将可能付出怎样的代价;而对于他来说,这种无私无畏的支持,又是多么的重要和宝贵。于是,他把双手交拱在前,激动地说:

“诸位先生今日毅然来集,襄义举,足证人心未死,正气犹在,大明必不会亡!贞慧在此谢过了!”

说完,他深深行下礼去。这么表示了之后,他惦记着还有两处集合之所尚未察看,眼下时间紧迫,史可法说不定随时就要来,于是不敢久留,嘱咐大家耐心等着,何时行动,听候通知,便匆匆退出了门外。

小半刻之后,陈贞慧已经走在另一条巷子里。由于被大家的报国赤诚所感动,此刻他仍旧感到情怀激荡;同时,也多了一重责任感。“是的,这一次拦街阻留,一定要设法做到坚决、激切而又稳妥,尽量避免出大乱子。这样,将来朝廷即使要追究,也不至于酿成大狱,至少可以使多数的人得到保全!”他默默地自我告诫说。

然而,当踏入那所向一个大户人家临时借用的闲置宅院时,他却意外地发现,里面的秩序不知为什么显得有点混乱。人们三五成地分散站着,正在议论纷纷,却看不见领头的吴应箕。陈贞慧正有点纳闷,忽然听见背后有人招呼说:

“定生兄!”

陈贞慧回头一看,原来是余怀从外面回来了。因为走得匆忙,他有点气咻咻的样子,那张聪明秀气的脸上,也现出少见的焦急神情。

“弟正要找兄呢!”余怀走到跟前,又说,“兄须制止次尾才成!”

“哦,怎么?”

余怀用袖子擦了擦额上的汗,喘了一口气,正要回答,这时,附近的几位士子已经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

“定生兄,这样子怎么成?”

“要这样子弄,弟辈可要退出了!”

“对,退出,退出!”

陈贞慧吃了一惊,忙问:“列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这样……”大家又一窝蜂地嚷起来,由于又急又乱,反而听不清楚。末了,还是余怀挥一挥手,止住了大家,把事情说了一遍。原来,吴应箕虽然是这一组人的头儿,但今日却到得很迟。不仅如此,他还带来了七八个江湖豪客模样的人物,一个个身怀利器,神情粗野。吴应箕到了之后,就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又让那伙江湖客搬来两大捆木棍,要大家每人都领一根,并说今日之事可大可小,万一演成民变,大家有了木棍,就可以防身拒敌等等。这么一来,可把大家吓慌了。因为事前明明说好,到时只是拦街叩头,伏地请愿,没有说过要动武。余怀也从旁极力劝阻,无奈吴应箕却不肯听从。

“那——那么次尾现在何处?”由于被这种节外生枝的胡来弄得又惊又气,陈贞慧立即追问。

“在后边的天井里。”一个年轻的儒生回答。

“啊,他来了!”又一个人说。

陈贞慧回头一看,发现吴应箕正从堂屋旁边的小门里转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根黑木棍子。陈贞慧马上分开众人,大步走上前去,二话不说,劈头就问:

“次尾,你怎能如此?事先不是说得明明白白的么,何以竟弄起这些家伙来了?”

吴应箕看了朋友一眼,自知理亏,板着脸孔不回答,过了一会儿,见陈贞慧紧盯着他不放,才瓮声瓮气地说:“弟是防患于未然!”

“防患于未然?照兄这样子胡来,只会自招其祸!不成不成!马上把这些家伙,还有那几个人,统统弄走!”

吴应箕不吭声,可是也不打算照办。他一动不动地站着,黑瘦的脸上现出倔强固执的神情。

陈贞慧的眼睛睁圆了,脸孔也变得铁青。他使劲一跺脚:“好,好,既是这等,那就算了!今日这事,谁也别管——散伙!”

看见陈贞慧大动肝火,余怀不失时机地出面排解了。

“好了,好了,二位不必如此。定生兄请别生气,次尾兄也别执意。这事当初怎么定的,还是怎么办就是了!”说着,他朝陈贞慧使个眼,随即走上前去,伸手把吴应箕手中的棍棒拿了过来。

这一次,吴应箕没有反抗,然而却绷着脸,把袖子一拂,径自迈开大步,向堂屋走去。

余怀也不阻拦,他提着棍子,朝陈贞慧眨眨眼睛,说:“好了,不妨事了。兄如不得空,就请自便。这儿一切有弟呢!”

说完,他做了一个失陪的手势,转过身,匆匆跟进堂屋去。

【谋划成空】

“吴次尾这人枉自一把年纪,做起事来仍是这等不顾后路。若非我过去瞧一瞧,今日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呢!”陈贞慧一边走出巷子,一边气恼地想。由于平日交谊顶深、见解顶投合的这位朋友,竟然事先不同自己商量,就采取如此鲁莽出格的行动,这确实使陈贞慧感到出乎意料。“嗯,以往他可不是这样子。以往他虽则也使点子,但碰上要紧的事,还是同我商量的,也从不拆台。可是最近却有点变了。前一阵子,社友们都听从我的布置,纷纷入幕为宾,偏偏他拖着不入,还串同淡心也不入;现在又不遵约定,节外生枝。哎,他为什么会这样?莫非周仲驭私下里同他说过什么?不错,他同周仲驭关系本来不浅,据说早在立社之前就是老交情。前些日子,顾子方受姓周的指派,四出游说,显见是冲着我来的。那么会不会……”一想到周镳,陈贞慧禁不住又烦恼起来,先前那股子锐气,仿佛也失去了势头。只是想到行动已经迫在眉睫,以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他才咬紧牙齿,把心一横,大步向前走去。

来到巷口,外面的情况已经有了变化。一队身穿红袄战衣的武装军士,正在大街上噼噼啪啪地响鞭子,一个劲儿往两旁驱赶行人,并沿着大路布起了戒线。城门那边,隐隐响起了开路的锣声。看来,那些准备替史可法饯行的文武官员,已经开始出动了。陈贞慧顿时紧张起来,连忙穿过拥挤的人流,打算赶到另一条巷子去,看看最后一处集结地点的情形。谁知,尚未进入巷子,他就被人迎面拦住了。

“哎,大爷原来在这里,可教小的好找!”

陈贞慧抬起眼睛,当看清那是自己的一名仆人之后,就皱起眉,问:“嗯,什么事?”

“禀大爷,我们那儿来了一个甲头和两个做公的,正赶着侯相公一个劲儿盘根问底,侯相公都快同他们吵起来了。爷快回去瞧瞧吧!”仆人神紧张地说。

陈贞慧心中一凛:“什么,来了做公的?这是怎么回事?”他不及细想,连忙转过身,匆匆赶回侯方域留守的那所宅子去。

当他踏进院门,果然听见堂屋里传出争执的声音,其中最清晰的是侯方域那高亢的嗓门:

“你们是什么人,也配来问本公子?告诉你,本公子在城里住腻了,要来这里住上几天,图个快活清静,你们管得着吗?”

接着,是另一个人在说什么,但声音较低,听不清楚。

陈贞慧迟疑了一下,回头低声吩咐仆人:“你去,告知各处,都准备好了,听我号令行事!”说完,他才加快脚步,向走去。

堂屋里,映入眼中的景象是:侯方域傲气十足地歪在椅子上,高高曲起一条,踏住了跟前的小杌子,一双眼睛微微上翻着,冷冷地盯住站在面前的两个公差和一个甲长模样的老头儿。后者则显得有点进退两难,正在互相交换着眼

由于不清这些不速之客的底细,而且看见侯方域似乎已经把对方镇住了,所以陈贞慧也就不急于加人。“嗯,倘若朝宗能把他们吓退,那就最好。对这些人大可不必花费唇舌。”他想,随即立住脚,摆出旁观的样子。

这当儿,那位头儿模样的公差似乎下了决心。他络腮胡子,咳嗽一声,仰起紫棠皮的一张宽脸,开口说:

“不瞒相公,在下是因有人举发相公们今日来此,意欲聚众生事,故此特来询问一声。还望相公以实相告,否则弄出事来,彼此多有不便!”

“什么,聚众生事?哈哈,你瞧本公子是聚众生事之人么?胡闹,真是胡闹!去,去,别来搅扰本公子的清静!”侯方域挥着手说。

“只是,在下已经查知,现今几条巷子里,都聚得有人,这却为何?”那公差的口气变得强硬起来。

陈贞慧心中一震:“怎么,连这个他都知道了?”

一刹那间,侯方域似乎也有点慌乱。他本能地坐正了身子,但眼珠子一转,随即冷笑说:“既然有此怪事,尔等何不自去问他们,却来找本公子啰唆什么!”

看见侯方域耍赖的样子,三个来人都变了脸

那头儿冷笑一声,说:“好,既是这等,那么在下唯有禀知上官,却来区处!”

在这几句对答的当儿,陈贞慧眼见行藏败露,事情有功亏一篑的危险,已经飞快地在心中盘算了一通,然而,却想不出有什么化解的办法。蓦地听说对方准备向上司报告,他心中一急,顾不了许多,连忙张双臂一拦,赔着笑脸说:“三位头翁,何必动气,有话不妨慢慢说,一切都好商量!”

那三个人无疑早已发现他进来,大约因为陈贞慧一直不曾开口,所以没有理会。这时,看见陈贞慧拱手为礼,他们也就各自还了一礼,问:

“这位相公……”

“哦,小生姓陈,家住宜兴,与这位侯相公来京游学。今日闻知阁部史大人陛辞出都,督师淮扬,因他乃是弟辈的世叔,故此特来送他一送。不想惊动列位,甚是失敬!”

那个头儿本来已经被侯方域所激怒,听陈贞慧这么彬彬有礼地一解释,似乎感到有点意外,神随之缓和下来。不过,看来他仍旧心存疑惑,所以拱着手又问:

“原来如此,得罪了!只是二位相公来送史大人,为何要先赁下房屋,还招来许多人,聚在一处?却令在下不解。”

“头翁且听小生说!”陈贞慧马上回答。他眼见街上文武官员已经陆续齐集,史可法说不定随时都会到来,时间异常紧迫,不能再犹疑。于是,只好冒一次险了。

“头翁,不知依尊驾之见,史阁部是何等样人?”

“这——”那公差显然没有料到有此一问,他眨着浓眉下的一双眼睛,想了一下,才回答:“史大人自然是一位大忠臣!”

陈贞慧点点头,又问:“但是,如今有人意欲谋害于他,头翁以为该当如何?”

那公差吃了一惊:“什么,有人要谋、谋害史大人?”

“不错!半月前,史阁部还被皇上封为首辅,执掌朝政。可如今有人却施展谋,偏要把他出留都,让他到江北去督师。头翁试想,以往江南所以幸得保存,全赖史公居中调度。如今史公一去,朝廷便失却擎天之柱,万一流贼打来,岂止大明社稷有倾覆之灾,江南百姓亦将因此遭受无穷之祸。人之居心,是何等险恶!”

那公差头儿显然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他不禁惊呆了,半晌,才喃喃地问:“那么,二位相公打算……”

“老实告诉你吧!”一直没有说话的侯方域插了进来,“我们是打算等史公经过时,拦街恳请,求他不要离开留都,不要堕入人之计!”

“不错。所以,还望头翁周全则个!”

话说到了这一步,已经等于把计划向对方全盘托出。万一对方翻了脸,那就一切都完了。所以,陈贞慧和侯方域都十分紧张,一齐盯住公差头儿,等待回答。

那头儿起初还大瞪着眼睛,呆呆听着,到后来,脸就变了。他望望陈、侯二人,又望望两个同伴,随即低下头去,一声不响。这种情形,更增加了陈贞慧的紧张。他暗暗打定主意:万一对方不答应,就命令手下的仆人把他们拘管起来,等事情完了再行释放。“无论如何,也要干到底!”他咬着牙,顽强地想。

终于,令人窒息的一刻过去了。

“二位所言,可是实话?”公差头儿抬起头,问。

“绝无虚言!”陈、侯二人不约而同地回答。

“好,在下虽则只是一介鄙夫,却也知朝廷须有忠臣扶持,国家方可太平安稳。列位相公意欲阻留史公,也是为江南的黎民百姓着想。那就只管施为,在下只当不知此事便了!”

陈、侯二人对望了一下,不觉长长吁了一口气,又变得无比兴奋。他们向公差头儿深深作了一揖,转身奔出厅堂,陈贞慧对守在院子里的仆人大声说:

“你们都随我来!”

一边说,一边大步向门外走去。然而,就在这时,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人旋风似的奔了进来。那是负责在皇城外头把风的左国棅。他一见陈贞慧,就懊恨地跺着脚,气喘吁吁地说:

“坏事了,坏事了!史道邻从正门出城去了!”

“你说什么?”大吃一惊的陈贞慧一把抓住他,厉声质问。

左国棅摇着头,哭丧着脸说:“这街拦不成了。听说史道邻决意不受百官之饯,所以根本没打朝门这条道上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牵风记·主角·北上·应物兄·江南三部曲·这边风景·生命册·繁花·黄雀记·你在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