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散文 > 林语堂散文 >

恋爱和求婚

发布时间:2017-02-08 19:30:03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邀您欣赏 :和求婚

有一个问题可以发生:中国女子既属遮掩深藏,则恋的罗曼斯如何还 会有实现的可能?或则可以这样问:年轻人的天生的情,怎么样儿的受经典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年轻人,罗曼斯和恋差不多是寰宇类同的,不过由于社会传统的结果,彼此心理的反应便不同。无论妇女怎样遮掩,经典教训却从来未逐出神。恋质容貌或许可以变更,因为恋是情感的流露,本质上控制着感觉,它可以成为内心的微鸣。文明有时可以变换恋的形式,但也绝不能抑制它。“”永久存在着,不过偶尔所蒙受的形象,由于社会与教育背景之不同而变更。“”可以从珠帘而透入,它充满于后花园的空气中,它拽撞着小姑的心坎。或许因为还 缺少一个人的慰藉,她不知道什么东西在她心头总是烦恼着她。或许她倒并未看中任何一个男子,但是她总觉得恋着男子,因为她是着男子,故而着生命。这使她更细的从事刺绣而幻化的觉得好象她正跟这一幅虹彩色的刺绣恋着,这是一个象征的生命,这生命在她看来是那么美丽。大概她正绣着一对鸳鸯,绣在送给一个人的枕套上,这种鸳鸯总是同栖同宿,同游同泊,其一为雌,其一为雄。倘若她沉浸于幻想太厉害,她便易于绣错了针脚,重新绣来,还 是非错误不可。她很费力的拉着丝线,紧紧地,涩涩地,真是太滞手,有时丝线又滑脱了针眼。她咬紧了她的樱唇而觉得烦恼,她沉浸于的波涛中。

这种烦恼的感觉,其对象是很模糊的,真不知所烦恼的是什么;或许所烦恼的是在于春,或在于花,这种突然的重压的身世孤寂之感,是一个小姑苗成熟的天然信号。由于社会与社会俗的压迫,小姑们不得不竭力掩盖住她们的这种模糊而有力的愿望,而她们的潜意识的年轻的幻梦总是永续的行进着。可是婚前的恋在古时中国是一个禁果,公开求真是事无前例,而姑们又知道恋便是痛苦。因此她们不敢让自己的思索太放纵于“春”“花”“碟”这一类诗中的的象征,而假如她受了教育,也不能让她多费工夫于诗,否则她的情愫恐怕会太受震动。她常忙碌于家常琐碎以卫护她的感情之圣洁,譬如稚嫩的花朵之保护自身,避免狂蜂蝶之在未成熟时候的侵袭。她愿意静静地守候以待时机之来临,那时恋变成合法,而用结婚的仪式来完成正当的手续。谁能逃避纠结的情欲的便是幸福的人。但是不管一切人类的约束,天有时还 是占了优势。因为象世上的一切禁果,两吸引力的锐敏,机会以尤少而尤高。这是造物的调剂妙用。照中国人的学理,闺女一旦分了心,什么事情都将不复关心。这差不多是中国人把妇女遮掩起来的普遍心理背景。

小姑虽则深深遮隐于闺房之内,她通常对于本地景况相差不远的可婚青年,所知也颇为熟悉,因而私心常能窃下主意,孰为可许,孰不惬意。倘因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私心默许的少年,纵然仅仅是一度眉来眼去,她已大半陷于迷惑,而她的那一颗素来引以为自傲的心儿,从此不复安宁。于是一个秘密求的时期开始了。不管这种求一旦泄露即为羞辱,且常因而自杀;不管她明知这样的行为会侮蔑道德规律,并将受到社会上猛烈的非难,她还 是大胆的去私会她的人。

而且恋总能找出进行的路径的。

在这两的疯狂样的互相吸引过程中,那真很难说究属男的挑动女的,抑是女的挑动男的。小姑有许多机敏而巧妙的方法可以使人知道她的临场。其中最无罪的方法为在屏风下面露出她的红绫鞋儿。另一方法为夕斜照时站立游廊之下。另一方法为偶尔露其粉颊于桃花丛中。另一方法为灯节晚上观灯。另一方法为弹琴(古时的七弦琴),让隔壁少年听她的琴挑。另一方法为请求她的弟弟的教师润改诗句,而利用天真的弟弟权充青鸟使者,暗通消息;这位教师倘属多情少年,便欣然和复一首小诗。另有多种通方法为利用红(狡黠使女);利用同情之姑嫂;利用厨子的妻子;也可以利用尼姑。倘两方面都动了情,总可以想法来一次幽会。这样的秘密聚会是极端不健全的;年轻的姑绝不知道怎样保护自身于一刹那;而神,本来怀恨放的卖弄风情的行为,乃挟其仇雠之心以俱来。河多涛,恨海难填,此固为多数中国情小说所欲描写者。她或许竟怀了孕!其后随之以一,热情的求与私通时期,软绵绵的,辣泼泼的,情不自禁,却就因为那是偷偷摸摸的勾当,尤其觉得可可贵,惜乎,通常此等幸福,终属不耐久啊!

在这种场合,甚么事情都可以发生。少年或小姑或许会拂乎本人的意志而与第三者缔婚,这个姑既已丧失了贞,那该是何等悔恨。或则那少年应试及第,被显宦大族看中了,强制的把女儿配给他,于是他娶了另一位夫人。或则少年的家族或女子的家族阖第迁徙到遥远的地方,彼此终身不得复谋一面。或则那少年一时寓居海外,并无意背约,可是中间发生了战事,因而形成无期的延宕。至于小姑困守深闺,则只有烦闷与孤零的悲郁。倘若这个姑真是多情种子,她是患一场重重的想思病(想思病在中国情小说中真是异样的普遍),她的眼神与光彩的消失,真是急坏了爹,爹鉴于眼前的危急情形,少不得追根究底问个清楚,终至依了她的愿望而成全了这桩婚事,俾挽救女儿的生命,以后两口儿过着幸福的一生。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因而与涕泪、惨愁,与孤寂相和,而女遮掩的结果,在中国一切诗中,掺进了凄惋悲忧的调子。唐以后,许许多多情歌都是含着孤零消极无限的悲伤,诗的题旨常为闺怨,为弃妇,这两个题目好象是诗人们特别写的题目。

符合于通常对人生的消极态度,中国的恋诗歌吟咏别恨离愁,无限凄凉,夕雨夜,空闺幽怨,秋扇见捐,暮春花萎,烛泪风悲,残枝落叶,玉容憔悴,揽镜自伤。这种风格,可以象林黛玉临死前,当她得悉了宝玉与宝钗订婚的消息所吟的一首小诗为典型,字里行间,充满着不可磨灭的悲哀: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但有时这种姑运气好,也可以成为贤妻良母。中国的戏曲,故通常都殿以这样的煞尾:“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

一鸣扫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随笔·小品文精选·名家散文随笔·哲理散文·林清玄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冰心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