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桥梁
选自《中国当代哲理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陈敬容(1917—1989),女,四川乐山人,诗人。
陈敬容心灵多种样
有的像花
一陽一光下欣欣绽放
有的像泉水
从深山幽谷
流向四方
各自的心灵
也曾在一些场合
被扭曲、被损伤
当暗夜望不见星光
连小孩走路
也得要扶根拐杖
心灵与心灵之间
有一座桥梁
它有时很短
它有时很长
莫问为什么
面对别人的苦难
会哭泣悲伤
莫问为什么
痛饮别人的欢乐
像美酒琼浆
心灵与心灵之间
有一座桥梁
虽然它有时很短
有时,又很长
*******
这首诗赞美人们心灵的多样而美好,而遗憾于心灵的扭曲、损伤所造成的隔膜,又寄望于心灵的相通。诗人写出人心相隔而又相通的两面,但她终究是相信“心灵与心灵之间”是“有一座桥”的,虽然“它有时很短/有时,又很长”,其中的诗情诗意颇耐人寻味。体会诗中第三节和第五节的含义,看看这两节的句式、词语、标点有什么不同,这样变化有什么作用。
快乐的思想①选自《诗刊》1980年1月号。何达(1915—1994),原名何孝达,祖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香港诗人。
何达做每一件事情
都给它一个
快乐的思想
就像把一盏盏灯
点亮
砍柴的时候
想着的是
火的诞生
锄草的时候
想着的是丰收在望
与你同行
想着我们有一共一同的理想
跟你分手
想着会师时候的狂欢
*******
这首诗的开篇“做每一件事情/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是全诗的主题。这一主题旨在表明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诗人的语言干净明快,亲切自然,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同你谈心一样。“一盏盏灯”“砍柴”“锄草”等类比,普通寻常而又令人耳目一新。
生命①选自《20世纪汉语诗选》第2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金克木(1912—2001),安徽寿县人,学者、诗人。
金克木生命是一粒白点儿,
在悠悠碧落里,
神秘地展成云片了。
生命是在湖的烟波里,
在飘摇的小艇中。
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
是伴着芦苇的啜泣的呵欠。
生命是在被擎着的纸烟尾上了,
依着袅袅升去的青烟。
生命是九月里的蟋蟀声,
一丝丝一丝丝的随着西风消逝去。
*******
在这短短的十一行诗中,诗人连用了几个比喻。感受这些形象的比喻,想一想:它们表现了生命怎样的一个历程?诗人试图传达的是怎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