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元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

吴敬夫《思子》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01 21:56:36

剑阁凌云鸟道边,路难闻说上青天。山川万里身如寄,鸿雁三秋信不传。落叶打窗风似雨,孤灯背壁夜如年。老怀一拘钟情泪,几度沾衣独泫然。

【鉴赏】

此诗所表达的思子之情,不同于左思《娇女诗》中的欣赏娇女的聪明伶俐,惹人溺爱,不同于杜甫在战乱中为儿女衣食饱温和生死存亡萦怀之情,也没有历代文人依照社会道德规范和家风训导其子、望子成龙之意。它没有明显的社会意义或功利目的,是一种出于年老孤独时对子嗣的依托和企盼的感情,它更符合人的自然属性,更具有人类的普遍性。俗话说:老还小。当一个人走过青、壮年人生途程而进入老年时期,其能力和心智伴着“行将就木”的惶惧感而逐渐衰弱了,对于环境、亲人的依赖恰如所知甚少的儿童一样,都对生存应变力强的人产生一种寻求保护的安全需求:儿童的对象是父母,老人的对象是子女。此诗的思子感情,就是通过老境孤寂和对儿子的企盼来体现和加强的。

吴敬夫的儿子洪武中在四川做官。诗起笔便从儿子宦游之地的异常环境写起。唐代大诗人李白不是一唱三叹地吟咏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由秦入蜀,“西当太白有鸟道”、“天梯石栈相钩连”,力大如五丁,身压五岭,气壮如李白,西望咨嗟。儿子竟在蜀中做官,那“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传闻,怎不让年迈的诗人牵心挂肠,深切思念。

诗的首联既把儿子仕宦的环境写得如此艰险,次联就久未得其书信一事,进一步加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山川万里”承上联而来,谓官地之远,远隔万里,鸿雁传书,更属不易。以至三秋无信。如果说上联从儿子做官的地方环境的艰险来表明思子之情,那么本联就从父子相隔山川万里之遥通讯不便来加强这种感情。

颈联上句以秋景寓情,下句以孤灯自况。“落叶打窗风似雨”,一幅秋风萧瑟凄凉之景;“孤灯背壁夜如年”,是人生迟暮、孤独难熬的形象写照。无论秋景的凄凉,还是老境的凄凉,都是人老体衰、失去依凭时容易感受体验到的,所以在这个时候,那股思子之情就特别强烈和迫切。

如果说颈联还是一种感应和比况,那么尾联便使积蓄的感情潮水如倾闸而出,深切的思念通过无数次钟情的热泪而达到高潮。担忧儿子的处境,想知道儿子的消息,自怜孤寂境况,心情越来越沉重悲怆,那起初的疑惧、担忧、自叹,终于到此以老泪纵横的抒情方式发展到极致。

不难看出,此诗在构思、叙写次序、重心转换等形式上的处理,是配合作者思子之情逐步强化递进来设计的: 以闻说路难来烘托气氛,以三秋无信来强调思子的必要性和真实性,以落叶孤灯的感应象征来突出思子的主体之不幸,最后总括为子而忧为己而忧发展为倾闸而出的钟情热泪。其形式与抒情内容体现了较好的统一。其次,由儿子境况转入父亲境况,四联中安排匀称自然,脉络清晰,具有律诗自成规矩方圆的形式美特征,且意辞切题,形同剥笋。最后展示给读者的,是本诗最动人的情感精华。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推荐热门作文

汤显祖《青阳道中》原文+鉴赏 江湜《由常山至开化山行绝句》原文+鉴赏 高启《田舍夜舂》原文+鉴赏 李攀龙《挽王中丞(录二)·司马台前列柏高》原文+鉴赏 杨基《岳阳楼》原文+鉴赏 吴伟业《采石矶》原文+鉴赏 杨慎《病中秋怀》原文+鉴赏 黄溍《上岩寺访一公》原文+鉴赏 林鸿《送高郎中使北》原文+鉴赏 王又曾《同张玉李登雨花台作》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