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小学生国学经典 > 元明清诗词鉴赏辞典 >

顾炎武《太平》原文+鉴赏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3-02-01 19:21:10

天门采石尚嶙峋,一代兴亡此地亲。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常王戈甲先登阵,花将须眉骂贼身。犹是南京股肱郡,凭高怀往独伤神。

【鉴赏】

太平,寓不太平的感慨,诗人的灵感或由此触发,地理、历史与时事三端构筑起本诗鼎足。太平在南京以东135里,管领当涂、芜湖、繁昌三县,为长江重要门户之一。本诗系顺治十一年(1654)顾炎武过太平府时所作,时南明弘光朝覆亡正十年,兼有凭吊与感时两层作意。

首联写太平地理形势。长江自西东来蜿蜒流过江汉平原,又穿越皖南众山至当涂县境,城北有采石山 (牛渚山),西南20里处有天门山,夹大江对峙,东曰博望,西曰梁山,天门乃因其扼江壁立的险要形势而名。李白在此两处留有著名题咏: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夜泊牛渚怀古》),“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望天门山》)。顾炎武却没有欣赏江山胜景的闲情逸兴,他的注意点在“嶙峋”,借天门喻南朝门户,一 “尚”字说明天堑之固犹在,而人事变迁却非,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兴亡”,指有明一代。“此地”,即太平。“亲”,亲历也。总起来说,太平府是明代兴亡的历史见证,高屋建瓴,总领全篇,呈现开阔态势。

颔联书南明弘光朝时事。据顾炎武记述: “弘光元年五月己丑夜,清以小舟自七里港渡,庚寅旦,抵南岸。郑鸿逵以水师奔福建,清陷镇江府。辛卯夜桴鼓,上出通济门,幸太平。”(《圣安本纪》)上句 “云拥白龙来戍垒”,指福王 (白龙)逃离南京至太平事。“云拥”,写变起仓猝,也为了与 “白龙”搭配。“戍垒”,言戎马行伍,非皇帝驻跸之地。这种婉曲的表达,既是诗歌形象思维的要求,也是一种讳法,为了避前朝君上和新朝忌讳。下句 “日随青盖落江津”,暗示福王在太平府被叛将刘良佐俘获。“丙午,良佐挟上至南京,以无幔小轿入城,首蒙帕,衣蓝布衣,油扇掩面。拘于江宁县。九月甲寅,北去。” (《小腆纪传》) “日落”,喻福王被俘,弘光朝灭亡。“青盖”,与黄袍相对,借代逊位帝王。“江津”,即太平,为长江津流要害处。

颈联回叙大明兴国史,两事均出太平。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夺取金陵作根据地,渡江抵采石,大将常遇春 (后封王爵)舍舟奋戈先登,众皆披靡。二是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东南,陈军攻陷太平,守将枢密院判花云骂贼而死。这两者都是大明朝开国可歌可泣史事,从明代遗民顾炎武的眼光看,也是太平的光荣。借以与颔联对比,隐有“奈何子孙不肖如此” 意,并与首联“兴亡”照应。先,作动词,戈甲先登与须眉骂贼,写得凛凛有生气。

尾联寄托作者对太平不太平的深长感喟。《读史方舆纪要》: “金陵有事,姑孰 (当涂)为必争之地。”意亦太平府乃南京之手足 (股肱)。“犹是”句,地理形势并没有改变,而人事兴亡却沧桑若此,所以要“凭高怀往独伤神”了。渊博如亭林先生,此时也许正联想起杜甫“……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作梁甫吟” (《登楼》),其沉郁顿挫也有老杜笔意。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11.10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廉耻(〔清〕顾炎武) 与友人论门人书 我家的“顾炎武”作文600字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顾炎武《吴同初行状》原文及解析 顾炎武《与人书》原文及鉴赏 顾炎武《金山》原文+赏析 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原文+鉴赏

推荐热门作文

汤显祖《青阳道中》原文+鉴赏 江湜《由常山至开化山行绝句》原文+鉴赏 高启《田舍夜舂》原文+鉴赏 李攀龙《挽王中丞(录二)·司马台前列柏高》原文+鉴赏 杨基《岳阳楼》原文+鉴赏 吴伟业《采石矶》原文+鉴赏 杨慎《病中秋怀》原文+鉴赏 黄溍《上岩寺访一公》原文+鉴赏 林鸿《送高郎中使北》原文+鉴赏 王又曾《同张玉李登雨花台作》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