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2)!凤兮!何德之衰(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4)!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5)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第十十八》)
【注释】
(1)楚狂接舆:楚之贤人,佯狂避世,孔子时将适楚,故接舆歌而过其前。
(2)凤兮:灵鸟,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以比孔子。
(3)何德之衰:言今无道,而讥其不能隐,为德衰。
(4)已而:已,止也。而,语助词。犹今「罢了」。
(5)辟:同「避」。
【语译】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研析】
除了接舆之外,孔子在楚国遇到像长沮、桀溺、与荷莜(音「掉」)丈人等隐者,他们劝孔子学他们依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但是孔子坚持积极入世。其实,孔子并非不曾有过避世的想法,虽然他屡次因不得志而表示归隐的念头,如「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子路》)。不过,他至终老之际,都未曾如此做。可见,孔子心系天下事于一身的十精十神。
【延伸思考】
1、当有人和你表示不同意见时,你会如何面对?
2、处在混乱的时代,孔子和接舆两人的做法不同,你认同哪一位?为什么?
【阅读资料】
忧乐天下的范仲淹
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实施集权中十央,造成宋代积弱的病根,而使外患与国运相终始。宋代有眼光有抱负的大臣都有变法的企图,范仲淹便是其中一位。
范仲淹幼年丧父,家里贫穷,但经过一番努力读书,终为宋代名臣。庆历初年因西夏叛乱而范仲淹经略陕西,使西夏不敢犯,称他为「龙图老子」。庆历三年他被调回朝为参知政事,与韩琦、富弼十共十同执政。他希望变法图强,主张澄清吏治,强兵富民,厉行法治,成为历史上的「庆历新政」。但终因为有他这种抱负的名臣太少,实行得并不理想。他曾于《岳十陽十楼记》留下两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还有一个义田的故事。在他尚未富贵显达时,他曾经立志设置义田以照顾贫困的乡亲,但他为官三十年一直无力完成,直到后来他当了招讨使,参与朝廷大政,才有足够的俸禄和赏赐达成愿望:他在家乡附近购置一千亩的良田,然后选择族中年长且贤能的人,掌管财物收付及资金的调配,以救济贫困及亲族的人。且乡亲遇嫁娶婚葬,都有补助;曾当官而今退职在家,或等待新职的人,也给予救助;如果当官任职了,就停止补助。他去世后,后代子孙也都能继承他这项济助族人的遗愿。
范仲淹虽然居高十官、享厚禄,却把薪俸都用来救济贫民,以致一生穷困。他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象样的宅第,而且死后入殓时,子孙也没有余钱为他办好丧事。纵使如此,可是人们对他哀悼的场面却是很动人的: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伤,且斋戒了三天才散去;因为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他从政过的地方百姓也纷纷为他建祠画像。老百姓在传颂他的一生时说:「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希文是范仲淹的字)。
【课后作业】
阅读完阅读资料后,请说明范仲淹和孔子的十精十神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