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图书读物 > 少儿故事 > 成语故事 >

不恥下问

发布时间:2015-06-27 21:08:51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原文】

子贡(1)问曰:“孔文子(2)何以谓之(3)文也?”子曰:“敏而好学(4),不耻(5)下问(6),是以(7)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注解】

(1)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生于西元前520年,可能卒于西元前

456年,春秋时卫国人。善于经商,有口才,列于孔门四科中的“言语

科”,是“孔门十哲”之一。

(2)孔文子:孔圉(圉,音“雨”),谥文,生卒年不详,春秋卫国大夫。

(3)谓之:被称为。

(4)敏而好学:聪明勤学。敏,聪慧。

(5)耻:羞耻。

(6)下问:向年纪、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7)是以:所以。

【故事阐述】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谦虚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生前的为人配得上那样的谥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非常聪明,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明白了。

后来“不耻下问”就用来比喻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也可形容人谦虚好学。

【讨论】

(1)一开始,子贡为什么认为孔圉配不上“文公”这样的谥号?

(2)孔子认为孔圉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卫国国君赐给孔圉“文公”这个谥号?

(3)平时学习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会求教于别人吗?你是如何克服羞于开口

的心理障碍的?

【造句练习】

例:不明白的就要不耻下问,才不会弄巧成拙。

例: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所以他才练就一笔好字!

【相似成语】

虚怀若谷、询于刍荛

【课后时间】

你能分辨“不耻”和“不齿”的差别吗?和同学讨论一下,并填填看。

◎不屑与之为伍,有瞧不起、轻视之意的是( )。

◎不觉得可耻、不认为羞耻之意的是(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分享到:

推荐阅读

·365夜睡前故事·经典民间故事·侦探小故事·外国智谋故事·做人小故事·公主故事·王子故事·妖魔鬼怪故事·哲理故事·动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