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面具的制作》。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面具的制作》这节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面具的制作》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这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会面具的制作的同时,了解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面具艺术的欣赏和对面具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了解面具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制作,在与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时锻炼协作能力,培养互助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懂得尊重和珍惜传统文化。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造型特点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效果独特的面具。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运用以下教学法:直观交流法、启发引导法、愉快体验法等。体现了“三导教学”的模式:一导主体视觉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促进学生对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与理解。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促进学生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5个环节:
1、导入;2、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包括面具的衍变、作用、造型特点、制作材料等);3探究面具的设计与制作;4、学生实践;5、作业展评。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导入教学,激发兴趣 。 我首先设计了“导入教学,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不同风格的面具人物,把学生带入面具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面具,引出本课课题—《面具的制作》,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后面设计制作做好铺垫。
(二)引导启发,获取新知。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获取新知”一环节。通过多媒体介绍了面具的演变,了解面具的作用、特点及制作材料。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了更多有关的面具知识。引导学生向面具艺术性方面进行理性思考。
(三)自主探究 总结方法。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 总结方法”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引导学生1、讨论。各组同学观察研究手中的面具。弄清它的色彩、装饰及外部造型,尝试归纳设计制作步骤及方法;(学生观察讨论,老师深入各小组听取学生讨论,并适当参与讨论。) 2、反馈。各组选派一名同学上台讲述讨论结果。 3、归纳。面具的制作方法:构思;勾纹样; 制作。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
(四)大胆创作 制作面具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面具”这一环节,在创作过程中,我先出示作业要求,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造型大胆。制作同时,并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评作品,促进交流。我最后设计了“展评作品,促进交流
”的环节。这样就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两部分:课题《面具的制作》;范作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次说课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