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用非常优美、富有情感的语言,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克服重重困难去上学的情景,赞颂了山里的孩子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因此,这堂课的教学重点上,我设计了两点:一是让学生品位文章的语言美,提高语文素养;二是让学生感悟山里孩子的品质美,也就是他们面对困难的乐观和寻找金钥匙的理想。
在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四环节”模式所要求的教学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在知识点的处理上,把读作为重点,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讲授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讲授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边讲边读,可以说重点句子一句一读,反复读,真正让学生把课文读透。在读的内容上,重点围绕“神奇的金钥匙”读,读出课文的主旨;围绕“野葡萄由黑变紫,牵牛花由黑变红”读,读出孩子的艰苦和乐观;围绕“红日拥抱、月亮照路”、“灿烂的黎明”读,读出对孩子的敬佩;围绕“灿烂的黎明”读,读出山区的希望与美好前景。我感觉,学生通过反复读,还是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意境,吃透了文章的主题。
在思想教育方面,让学生与山区孩子进行对比,使他们懂得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应该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