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教材分析】 2
《夜莺的歌声》是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新课标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3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单元目标】4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根据年段和单元目标,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5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5. 学习本文首尾呼应、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以上目标的重点难点是 6 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记:(听的训练)7
听老师读两遍短文,回答问题。
夜 莺
夜莺是一种迁徙的食虫鸟类,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它们在低的树丛里筑巢,冬天迁徙到非洲南部。一种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体态玲珑可爱,雄夜莺以它擅唱的歌喉而著称,它的音域之宽连人类的歌唱家也羡慕不已。夜莺的鸣叫声高亢明亮、婉转动听。尽管夜莺在白天也鸣叫,但它们主要还是在夜间歌唱,这个特点显著地区别于其它鸟类。。
1.夜莺名字的由来?
2.夜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检查预习,学情调查8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注意:(削(削皮、削苹果)(削弱、削减)、拧(固定一个方向读三声,朝相反的方向读二声))(喂、惯两字的笔画)
2.介绍时代背景。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整体把握课文9
1.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讲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机智勇敢爱国)
2.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
3.概括每部分的意思。(诱敌入林、歌声传信、密林灭敌、再站岗哨)
10四、精读感悟 从字里行间捕捉夜莺的 机智·勇敢,进行批注。。
围绕夜莺的勇敢、机智,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联系上下文,理解机智勇敢:
(1)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会问:“‘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从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体会到沉寂。
11、12(2)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22——23自然段,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这也是对课后第1小题“分角色朗读”的落实)
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小夜莺的话要读得童声稚气、天真活泼,军官总是想从小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学生边朗读边揣摩,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还从(13、15段)对话中总结出了“双关语”这一修辞手法。
2.同桌交流,理解理解机智、勇敢:
⑴ 让学生继续在第一段找出体现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⑵ 学生找到对夜莺动作描写的句子,13(20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里的动作描写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对孩子动作的描写也是为了体现夜莺的机智,)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再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不是真的忘了,而是在麻痹敌人)
3.比较歌声异同,理解机智、勇敢:
⑴ 学习课文第二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14⑵ 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孩子通过朗读交流总结出夜莺的叫声代表了有32个鬼子,杜鹃的叫声代表了有两挺机关枪)
15(3)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让游击队员收到准确的信息再次向游击队员传递信息。体现出小男孩的机智勇敢爱国
16 4.读第三段,探究:为什么夜莺突然不唱了?通过朗读,孩子明白了,夜莺听到了一声口哨声,明白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钻进树林不见了,说明他很机智,同时也和前文的“穿着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相照应。
五.探究寻根
⑴ 齐读课文第四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 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⑶ 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4)最后两个自然段对夜莺的描写和课文开头前三个自然段相照应。
五、总结全文:
1.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结用《夜莺的歌声》为题的含义。
2.拓展,升华感情:让学生说一说,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的像小夜莺这样的少年英雄,(多媒体出示小英雄王二小图片、雨来图片、小兵张嘎图片)
六、拓展延伸,学习写法(写的训练)
17 1.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贯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