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应用文 > 说课稿 >

《比例尺》说课稿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5-27 15:30:20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青岛版五年级第下册第83、84、85页内容。

(二)教材地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初中阶段还将进一步学习,本节课肩负着为后续学习打的基础任务。

(三)教材意义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为学生架起了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

学生有了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

能力方面: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我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情分析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进行相互改写。

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
 生——尺子、搜集各种地图。

四、教学过程

比例尺是人们约定俗成地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以往我们执教传统教材,是直接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然后让学生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要求化成单位相同再写比,这样的比就是比例尺。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道了比例尺,但是比例尺为什么应运而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如何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青岛版教材创设了设计足球场平面图的情境,绘制平面图时必需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从而体验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调动经验 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三)实践创造  巩固深化.

(四)总结引新 拓展延伸

(一)调动经验 激趣导入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地图,在社会、思品等学科中也都初步认识过地图,鉴于学生有足够的感性经验,在课始我设计了一个很有趣味性的“脑筋急转弯” 【一只蚂蚁从濮阳爬到北京只花了1分钟,你知道为什么吗?】

既而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地图上的“中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生疑激思:“为什么同样一个地方,画在地图上的大小却不一样呢?”由此使学生产生进行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趁势揭示课题,并问:“关于比例尺,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定教学目标,明确探究的方向。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不仅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兴趣,活跃了课堂。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本环节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因此,我本着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教育理念,把本环节分为以下几步:

1、任务驱动   构建意义


【课件出示教练利用球场平面图指挥比赛的场景】。

师出示情境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注意过教练指挥比赛的情况吗?

师:图中有哪些信息?

教师介绍足球场是长方形,长是95米,宽是60米

学生观察后师追问:怎样画这个足球场平面图呢?请你动手画一画。

在这个环节中,我不做任何提醒和铺垫,学生可能会经历先是无从下手,再到画得不像的过程。人后我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画得不像?”让学生感悟到,画得不像是因为长和宽的比例缩小的不一样。从而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接着,我抛出另外一个问题:想一想,怎样画的更像?

引导学生说出: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就可以画得更像。然后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并提出问题:请你帮帮老师算一算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

通过学生计算,引导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足球场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

在这个环节中,从紧紧抓住为什么画得不像?怎样画的更像?这两个关键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2、自学课本,攻克难点

学生学习了比例尺的意义。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这一环节的学习,教材中出现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表示方法,但在练习题中,出现了两种比例尺的互化,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两种比例尺的互化,是教学难点,为了填补教材空白,并有效突破难点,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步骤;1、自学课本,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有关知识。2、通过分析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并会互化。【出示课件将过程】首先出示课件:

你能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    你是怎样写的?

生回报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1)1:10(2)10米=1000厘米 1:1000

学生分析比较

师:改写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严格按照学生自己会的老师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老师也不教这样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教师则把主要精力用到突破比例尺互化这一教学难点上使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详略得当。】
 (三)实践创造  巩固深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在巩固练习中,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算一算、比例尺互化几种类型。

1、填一填:主要是本节课的最基本目标,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的知识。

2、选一选:主要设计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的知识的理解。

3、算一算:主要考察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掌握情况,同时强化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4、比例尺互化: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巩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这些题目的设计,由基础到应用,层次分明一方面考虑本课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四)总结引新 拓展延伸
 设计了“我学会了什么?”的方式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总结,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浓缩和存储,进一步促使其内化;另一方面,使学生以更浓厚的兴趣投入后续学习中去。最后,问学生“你课后还想研究什么?”激励学生自主地选择和完成课外作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宽广的学习平台,让他们更深、更广地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使他们的数学学习真真正正地在生活这块沃土上拓展、延伸……

五、板书设计

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的板书,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课堂评价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评价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从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  延迟评价  优化语言 等几个方面随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七、资源开发

课标中指出,要大力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结合本节课内容我主要从文本资源、生活资源、信息技术资源、课堂新生资源四个方面进行资源开发。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观潮说课稿 《荷叶圆圆》说课稿 《渔歌子》说课稿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匆匆》说课稿 《珍珠鸟》说课稿 《找春天》说课稿 《画风》说课稿

推荐热门作文

观潮说课稿 两位数乘一位数说课稿 《观舞记》说课稿 《扁鹊治病》说课稿 《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说课稿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公顷和平方千米》说课稿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圆锥侧面展开图》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