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
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
启发提问:同学们见过火烧云吗?说说你见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
解题:火烧云是日出或日落时,天空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红色云霞。已故著名作家萧红观察了火烧云并作了具体的描述。作者是怎样观察描绘的?学了课文就清楚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恍恍惚惚:文中指看得不真切。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注意多音字:模 (mó)糊一模(mú) 一样
3.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回忆《观潮》、《雨》的写作顺序。
(由旧知联系新知)
2.默看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变化着———火烧云下去了)
3.文章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什么内容?
四、讲读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说说霞光的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样描写霞光的?结合课文语句说明。
2.火烧云出现后,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们的欣喜心情。
五、布置作业
课下预习第一段课文,想一想作者先写火烧云的什么变化,又写火烧云什么变化,各是哪几节。
第 二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火烧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的,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变化着,火烧云下去了。并且还欣赏了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上的美丽景象。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火烧云”是怎样变化的。课下我们预习了第二段,谁来说一说,作者先写火烧云什么的变化,又写火烧云什么的变化,各是哪几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齐读。想一想:用“烧”好还是用“红”好?
(用“烧”好:①用“烧”不和“红通通”重复;②用“烧”和“着了火”前后呼应;③用“烧”表示火烧云是在变化;④用“烧”扣题。)
2.小结:文章的第二小节总写了火烧云给作者的总体感受:红得似火,红得壮观,红得热烈。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导思考: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颜色变化特点是快、多)
2.理解“半紫半黄”中的“半”。
(是“混合”的意思,表现了火烧云颜色多。)
3.用“红通通”、“半紫半黄”、“葡萄灰”三种形式的词练说词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四、 学习第四~六小节
过渡:第三小节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的特点又多又快。它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1.默读4~6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形状变化特点是又多又快)
2.学习第四小节。
①引读。
提出三个问题: 天空出现什么,什么样子,是怎么变化的?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3.自学5、6小节。
①第5、6小节的写法和第4 小节写法一样,用学习第4小节的方法自学5、6小节。
(用“——”划出天空出现了什么? 用“ ”划出“它”是什么样子,用“——”划出它是怎样变化的,并找出关键词填在以下表格中。)
②检查自学情况。
③任选一种动物复述。
④天空只出现这三种动物吗? 还会出现什么?选择一种照课文的写法,想象说话。
五、学习第7小节。
1、自由轻声读, 思考:火烧云是怎么下去的?
2、“恍恍惚惚”什么意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
1、为什么人们留恋火烧云呢?
2、作者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 秘密是什么呢?(认真观察)
3、师生共同总结。
作者观察到(火烧云上来了),又观察(火烧云变化着),最后观察到(火烧云下去了),这叫观察(有顺序)。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观察火烧云变化时,抓住了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这叫(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其三,作者在观察时由跪着的马想到(像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由大狗后面的几朵小云彩想到(像跟着几条小狗),这叫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可见作者在观察时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观察有顺序),二是(抓住特点)进行观察,三是(一边观察一边想象)。《火烧云》这篇文章能写得这么美,正是作者留心观察,善于观察的结果。如果我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留心观察,善于观察,神奇的大自然也一样能在我们的妙笔下变得更加神奇、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