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页 > 应用文 > 教学设计 >

《渔歌子》说课稿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5-28 15:48:16

【第2篇】

我今天来说张志和的词《渔歌子》(板书),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这样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组教材以“ 热爱田园生活”为主题展开,《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代表作。整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西塞山的美丽景色。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那么,四年级学生对这首词是一个怎样的认知情况?这首词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呢?他们想以怎样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呢?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

1.  你会正确流利朗读这首词么?

2.  你认为学习这首词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

3.  你会背这首词么?

4.  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词的意思吗?

5.  你能从词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这首词,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词,能大概说出这首词的意思的占30%,能从词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实际的调查结果,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并以此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这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我准备用诵读法、想象法、品味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从而达到在多种朗读形式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由歌曲入手,走入《渔歌子》。

 课前我就播放渔歌子的歌曲录像,让学生看和听。我这样导课: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和歌曲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很多画面,在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刚才的歌中隐藏着一首千古流传的词,你知道是那几句么?在此基础上板书课题《渔歌子》。

这样,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读出词的味道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

1.读正确。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词,在读中指导“鳜、蓑、箬的写法。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

这个问题的设计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1)读出词中所蕴含的画面。

学生可能会说:我看到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等,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学生可能会说:(    )西塞山  (   )桃花,(   )箬笠和蓑衣

       流水(    )   鳜鱼(     )  白鹭(    )

      (    )斜风    (     )细雨(课件)

如此,学生从词语入手又引出了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整首词的意思,体现了学习的梯级,降低了难度。但是,此时整首词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是模糊的,怎样才能让画面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成为触手可及,接着我让学生找一个词来概括江南的景色,学生会说“美丽的江南”,我认为少了点特色,美丽这个词有点空洞,我们应抓住这里景色的特点来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可能会说:绿色(青绿)的江南,粉红(鲜花满地)的江南,流水潺潺(满地小溪)的江南,富饶的江南,悠闲的江南,细雨如丝的(湿漉漉)江南等等,学生对整首词就有了一个全新的、清晰地认识。

(2)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为完成目标中体悟作者情感这一目标,我追问,你能读出诗人什么心情?学生能感受到作者心情很愉快。但是词中没有一个写心情的词语啊,你怎么就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呢?从哪知道的呢?学生可能说不出来。这时出示《秋思》,让学生体会一下诗人马致远是什么心情?从那些词语感受到的?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景物描写最能反映作者的心情。在一个人的眼睛中景色的美丽一定和心情有关。哪些景物泄露了他心中的愉快?此时,我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高兴地诵读诗词。

  (三)探作者,体会词中的别样深情。

这对孩子们而言是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让学生不仅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因此我故作神秘的对学生说: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张志和喜欢垂钓,但是,他钓鱼却与众不同——鱼钩上从来不设诱饵!说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么?学生对张志和纷纷猜测。此时我出示张志和的介绍:张志和,初名龟龄,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考取了当时最好的大学,读明经科。就像今天,考入北大,读文科,全族人都跟着光荣),向唐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唐肃宗曾派人寻找与他,但是都没有找到。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引导学生再读这首诗,并追问: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个“归”字还仅仅是回家么?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个愿做神仙不做官的人。也正是有这样宁静的心态,闲适的心境,眼睛中才有美丽的景色。此时,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齐诵这首词。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渔歌子》的喜爱,我告诉学生,这首词甚至流传到日本,当时日本天皇、皇亲国戚、学者名流争相仿效渔歌子,从此日本一些喜爱中国诗歌的人开始学着填词。可以说,这首诗宛如架在中日之间的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再一次齐诵:渔歌子。

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围绕文章题眼“归”进行品词析句,谈阅读感悟,在学生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顺着学生的学路、文章的文路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得到升华,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深思,探究词作的别样美妙

学习古诗词,就要让学生欣赏古诗词,从而爱上古诗词,所以我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词的语言,找出成为千古绝唱的句子。在欣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和“斜风细雨不须归”时我又引申到斜风细雨可以代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生感悟到诗句实在是精妙至极。

至此,整个教学环节在重点突出、错落有致中全部结束。教学中,我努力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激发学生头脑中的灵性及心底蕴涵的真情,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诱导其主动探究,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板书。我的板书简洁明快,由看景到阅心再到懂人,丝丝入扣,展现的是这样的憧憬,假如我们来到浙江湖州我们会看——西塞山,来到西塞山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就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吧,让它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

渔歌子

美丽如画   景

轻松愉快   心

悠闲自在   人

再换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到:

相关作文

观潮说课稿 《荷叶圆圆》说课稿 厘米的认识说课稿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匆匆》说课稿 《珍珠鸟》说课稿 《找春天》说课稿 《画风》说课稿 《四季》说课稿

推荐热门作文

《理想的风筝》阅读答案 滴水之恩阅读答案 《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 《小毛虫》阅读答案 《人的光芒》阅读答案 季羡林《幽径悲剧》教案 化石吟 教案 窦桂梅观潮教学实录 桃花源记 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