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传统节日从古流传至今,今天我来讲讲端午吧!
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当时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让河中生物不啃噬他的肉体,便往河里投放粽子,鸡蛋等。其实我国吃粽子的历史比这更早,春秋时期人们吃的早“角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粽子 。
端午节当天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在孩子额头写“王”字等。今年我们在桔灯教育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在习俗课《端午节》我们亲手包了粽子,感受粽子的本意。
包粽子要准备的材料有糯米、粽叶、枣、绳。开始制作,首先要拿一片大大的粽叶,用大拇指和食指拿着粽叶三分之一部分转一圈,形成圆锥形,再舀一勺白白胖胖的糯米,填到三分之一处,拿着一颗似红灯笼的枣,填入进去,然后再舀一勺米,把多出的粽叶往下盖,再向右转,最重要的一步是:取出绳子紧紧缠着这样一个“三角粽”就制作成了。可以把多出的叶子剪去,这样会让人觉得美观。
我又包了一个尖粽,这个和上一个不一样,下面尖尖的的。还是一样的方法,只不过把叶多转一圈,这样就形成了尖尖角,做好就用绳子缠着,就这样两个不同的粽子就好了 。
这次“习俗课”我真的是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让我加强了动手能力,我十分开心 。
教师评语:
在文中写了端午节的习俗和相关传说,文中包粽子的环节写得比较详细,动作描写精彩,活动场面描写可以适当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