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
辩证唯物主义讲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告诉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其实,认识一个人、一件事,也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综合方方面面的影响。作为后人,虽然仅能通过有意过滤和千年沉淀的、有限的、不够准确的资料来认识历史,但我们仍能透过内涵丰富的汉语言,透过微言大义的历史记叙来了解这些人、这些事。
项羽与刘邦,这对结义兄弟,这对生死冤家,这对给后人留下无数传奇故事的风云人物,丰富了那段历史,丰富了历史研究的空间,也丰富了后人的业余生活。
秦末天下大乱,也为项羽、刘邦之类英雄提供了施展的舞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氏家族打着楚怀王的旗号,会盟诸候,号令天下,本来,项羽有着夺取天下的强劲实力,既有楚怀王这面大旗,又有几十万大军的坚强后盾,更有万人难敌的勇猛,还有范曾、龙且、钟离昧、虞子期之类的忠臣良将。但在他一步步走向咸阳、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时候,却也在一点一点失去这些优势。诛杀楚怀王、坑杀章邯二十万降卒、争夺“关中王”、火烧阿房宫、“发配”刘邦、逼走亚父……最终使他众叛亲离,最终使他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地,最终使他自刎乌江。客观地讲,项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英雄式人物,既敢作敢为,又为所欲为,既豪气冲天,又霸气十足,既凶残侠义,又儿女情长,既勇猛顽强,又刚腹自用……人们赞美他,又憎恶他,崇拜他,又唾弃他,歌颂他,又惧怕他……很多看似矛盾的性格特点、很多看似矛盾的后人态度,都集中反映在他的身上,也正是这样一位英雄式的争议人物,为后人留下了太多太多传颂千古、可歌可泣、凄惋动人的故事,力拔山兮、破釜沉舟、鸿门盛宴、霸王别姬……项羽之所以失败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个人感觉最重要的原因有三:一是失信于民,二是气局狭小,三是刚腹自用,这正与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
刘邦起事于一个小小的亭长,而且当时已经四十八岁了,按照现在的思维习惯来看,真是“出道”很晚。但是一步步走来,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他一步一步登上宝座,建立汉朝。后世关于刘邦的传奇故事并不多,或许正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成熟,使他缺少了一些锋芒毕露的争议故事,但也正是因为这种成熟,才使他获得最后的成功,不管是史料的有意美化,还是历史本来如此,这位开基肇始的皇帝都应该是宽厚仁爱、得道多助、多谋善断、机智果敢、心胸开阔、从善如流的卓越领袖。关于刘邦的用人驭才之术,有一段经典的记述,引之以备忘:“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